大明王朝妙锦传_第〇一二回 震高僧怒平舍利塔 贪佛宝特设锦衣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〇一二回 震高僧怒平舍利塔 贪佛宝特设锦衣卫 (第3/4页)

放至刘仲质手中,下令:“朕命你礼部协助翰林院侍讲火原杰、编修马沙亦黑连日抄译此经,以备后日迎经法会之用。”他目光顺势转向了宗泐故作会心一笑,宗泐见他如此处置,胸中半悬之心渐渐着了实处。

    闻刘仲质应了诺,朱元璋竟又补了后话:“另,为弘文殊菩萨大智,颂我佛善渡大德,且表僧录司右善世季潭法师之大功,朕命你部精选能工巧匠,依此宝锦打造金镶玉锦屏一幅,立于这天界寺大雄宝殿之内,让天下知!”

    “臣接旨。”

    宗泐一听,本已落底之心瞬间又弹向了喉咙——若依朱元璋这一番安排,归还宝锦定会遥遥无期。于是他当即躬身请言:“皇上……”可话刚出口,就被朱元璋拦断。

    “泐公若再作推辞,将置朕心于何地呀?”

    宗泐分明瞧见,此时朱元璋那一双笑眼之中隐现一丝急恼。就在这档口,只听毗卢阁外传来庆童的禀报:“启禀皇上。”

    “何事?”

    “南雄候赵庸来报。”

    “说。”

    “日前已于闽、粤沿海剿灭海贼一万七千八百余众,斩贼首七千余人,收降民匪一万三千余户。至此,闽粤匪患尽除。”

    “好!甚好!传朕旨意,赵庸除贼有功,特赐彩币五千、上尊五十坛、良马五百匹。令其酌情善后该地民生,岁末还京擢领山西军务!”

    “是。”

    “另……”朱元璋暗瞥一眼宗泐,言辞间故弄轻重缓急,“那一万三千余户降民皆属‘顺天归心’之人,常言道‘识实务者为俊杰’,朝廷特赐每户文银二十两以做安家之用——若他日再生逆天之心或有悖朕之行,九族俱磔!”

    “遵旨。”

    宗泐听得声声在耳,字字入心,那帝王一番含沙射影,敲山震虎之意他又岂会不知?奈何此心万般愁,都怪一时喜昏头。就在他自怨自艾之时,但见朱元璋似笑非笑道:“朕尚有政务在身,不便久留,后日宫中再叙?”

    宗泐强颜欢笑:“贫僧恭送圣驾。”

    “不必。泐公刚到京城,还是养好身骨,后日朕还指望泐公登坛说法呐。留步。”说罢,朱元璋挺胸朝后一甩两袖,背着双手大步而去了。但见那刘仲质躬身捧着宝锦紧随其后步出了阁门。

    朱元璋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时侧目瞧了一眼门旁的庆童,二人心照不宣,相继隐现一丝会心之意。

    眼见那一行人等扬长而去,宗泐摇头间淡然一笑,自顾叹息道:

    【暂借真经渡真君,误把真偈(2)换真金。

    可憾真言真实意,得来真叫不真心。】

    另一头,朱元璋出了天界寺。此时,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两班护卫共二三十人,已在十丈之外候驾。

    朱元璋步下寺前石阶,回头仰望寺院门额上那“天界寺”与“僧录司”两块匾文,渐渐眉头深索。片刻之后,但见他回身朝一旁的刘仲质伸手探臂,那刘仲质便很识相地倒腾过去,将宝锦搭在了上头。

    一行人等紧随其后,行至车马仪队中,朱元璋便一手在庆童的搀扶下,另一手挑着宝锦上了鸾轿。落座后,庆童在外撂了轿帘。但闻他一声“起驾回宫”,车马便缓缓朝前驶去。

    此时的朱元璋终于按捺不住闷在胸中已久的激动,顿然喜不自胜起来。但见他反复抚着那宝锦,双眼之中顿现十分贪喜,间带三分得意之色。

    一队人马朝东行进数里,朱元璋欢喜之中忽想起方才与宗泐的一席对话:

    “据贫僧所知,那玄奘法师之舍利就葬于天禧寺内,乃宋朝可政禅师于长安迎至金陵,并葬于寺东白塔内……”

    “固然如此,又当何解?”

    “贫僧以为……如此佛宝,当时若与玄奘法师舍利同在,理应与其同留天禧寺**奉,则不会于那覆舟山上另设衣冠冢埋葬……”

    “泐公莫不是说,当年玄奘法师圆寂时就未曾带这佛宝下葬?”

    “应该是如此……”

    ——对于宗泐那一席有意护锦之说辞,朱元璋越想越气,眉宇间渐现气恼。旋即朝车外问道:“毛骧,已到何处?”

    此时,仪仗前方一个骑在马上,腰间别着一柄弯刀,身形魁梧,相貌威仪的护卫回道:“回皇上,说话即到雨花台。”

    朱元璋道:“转头,移驾长干里,朕要去天禧寺一看。”

    “是。”

    那“长干里”就在东南,秦淮河以南,聚宝山雨花台之北——六朝古刹“天禧寺”便座落此处。话说该寺不仅埋藏着大唐高僧玄奘法师的舍利,同时还供奉着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3)的佛骨舍利,自六朝以来,时事几易变迁,仍颇受王室重视。然而至元末,战火连年,该寺被严重焚毁。直至此时,已是多半断瓦残垣,幸得几座佛塔尚存。

    未出多时,人马浩浩荡荡来到一高岗之上,遥见不远处三两佛塔时停了车马。

    毛骧禀报:“皇上,天禧寺已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