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〇一二回 震高僧怒平舍利塔 贪佛宝特设锦衣卫 (第2/4页)
寻回两部真经,却不知那《文殊》一经现在何处?” 宗泐迟疑片刻,道;“尊驾,恕贫僧赘语。那《文殊》真经贫僧固然已取回,但此经早有所属,待遣人抄译之后,当须物归原主。还请尊驾应允贫僧所求。” 朱元璋听得一怔,迟疑道:“既然那经文是向人借来抄译之用,过后归还那是当然的。” 宗泐笑道:“尊驾一言九鼎,如此甚好。”言语间他已步至那箱前,从中取出一块红锦——那锦正是此前用来包裹那个乳名叫做“妙锦”的婴孩之物。只见宗泐面朝朱元璋将其一抖,道:“尊驾请看。” 朱元璋不看便罢,一看顿时惊了神魂,险将手中之经掉落在地。刹那间,只见那锦上经文金光四射,直照得那毗卢阁内骤然通明,以致他眼前骤然浮现两年前那一场惊梦:只见一道金光闪过,自那覆舟山上飞来一只重明神鸟,口中衔得一块锦襴,俯冲而来之时,眼前种种鬼魅灾祸皆被那神物尽收而去…… 如斯忆想,朱元璋不觉脱口惊呼:“这……这锦襴正是朕此前梦中所见之物啊!” 听他这一说,宗泐顿感一丝不妙,欲想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却见那帝王眼中已现贪图之念。欲想收了宝锦,无奈那人已丢了经书,直奔到眼前。但见他抚过宝锦,口中满是痴言,喜不自胜时,竟从宗泐手中扯过那宝物,搭于自家臂上抚了又抚,抖开来看了又看,旋足之间乐了又乐了。 “如此说来,此宝正是当年佛祖所赐玄奘之锦襴?” 宗泐躬身道:“应是如此……”这回答明显有些迟疑。 朱元璋头也不抬,盯着那宝锦上的文字却别有意图地问道:“既是如此,这《文殊》真经就绣在这锦襴之上,他当年岂会视而未见?” 宗泐略作思索回道:“尊驾许是不知,这经文乃是以回鹘符文所绣,乍见如金蛇逶迤,细视似虎踞龙盘,未见过此文者难说不会当图腾视之。” “泐公竟能通识此文?” 宗泐谦言道:“并非贫僧通识此文,皆因事前不知此经流于何国,故而在西行前特地问人将这经卷之名译作多国文字,如此一见便知。” 这一番询问下来,朱元璋暗中窃喜。于是一面称赞宗泐果然智慧过人,一面又刻意将那宝锦恭敬地摊在箱子上,换作两眼谦和,问道:“据大师先前所言,当年佛祖所赐那玄奘之佛衣实为两物,一者袈裟,二者便是这绣了经旨的锦襴……而这两件宝物皆葬于覆舟山玄奘衣冠冢内?” 宗泐似乎从那话中嗅到一丝居心,略作思揣,回道:“传说如此……” 朱元璋话风一转,问道:“传说如此?若那传说属实,莫不是哪路摸金的贼人从我东土盗了此宝?” 见此言之中已渐现借口留宝之意,宗泐慌忙解释道:“据贫僧所知,那玄奘法师之舍利就葬于长干里天禧寺内,乃宋朝可政禅师于长安迎至金陵,并葬于寺东白塔内……” 朱元璋打断其述,问道:“固然如此,又当何解?” 宗泐为护宝锦,一时情急竟说:“贫僧以为……如此佛宝,当时若与玄奘法师舍利同在,理应与其同留天禧寺**奉,则不会于那覆舟山上另设衣冠冢埋葬……” 朱元璋反问:“泐公莫不是说当年玄奘法师圆寂时,就未曾带这佛宝下葬?” 宗泐道:“应是如此……” 朱元璋绷紧面皮,咄咄而问:“可还记得两年前在此处泐公是如何说的?” “这……” 至此,朱元璋又突然换了对自家的称呼质问道:“况且,朕当年梦中所见又做何解?” “这……”那般盛气顿时压得宗泐身骨难直,那番条理分明且反戈凌厉的说辞更是撞得他哑口无言。宗泐此刻终于明白,眼前那人虽貌似个虔诚的信徒,但终归还是个君王。而自己打从借锦显宝那一刻起就一错再错——想到此时处境,他不由得摇头一声叹息。 万没想到,朱元璋见这一叹竟放声大笑,旋即搭着他的肩膀笑问:“泐公啊,莫不是担忧朕贪图这佛宝不肯奉还?” 这一问,着实捅准了宗泐的心灶。然其心中暗想:方才已为护那宝锦而说了一席虚晃之言,眼下再若如此附会下去,不仅污了僧者修行,难说不会自取其辱。于是,他目现止水,静然一笑,欠身缓言:“实不相瞒,贫僧确有此虑。” 闻此直言,朱元璋瞬间一怔,可随即又现出一双岚消云散之朗目,拍着胸膛道:“朕乃一国之君,千金一诺岂同戏言?” 宗泐附会一笑:“如此甚好。” 朱元璋打量一眼,转睛之间一席盘算,随后信誓旦旦道来:“如此绝世经宝,朕定然当报以感恩文殊菩萨本尊之心,施以国礼相待。”此言一出,但见他朝阁外扬声唤道:“刘仲质何在?” 礼部尚书刘仲质闻唤忙进阁来,拱手道:“下官在。” 朱元璋利手利脚地从官皮箱上揽过那锦襴,将其草草叠放之后匆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