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卷阅读6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9 (第1/2页)

    去除书籍绵帛等其余形式的财务,光是一箱箱的金和铜就让人瞩目不已,更别说还有各种矿石,带到银行里面后,会被折合成相应的钱财。

    当然,绵帛和书籍的价格会低上一点,尤其是书籍,不是孤本,在有了活字印刷术的大秦那基本上只有收藏价值了。

    等把所有形式的财务都算成钱财,贵族们的存折上财富一下子涨了一大截。

    最最关键的是,怀里揣着这个小本本,别人就是抢走也取不走里面的钱财,一下子就让那些贵族们有了十足十的安全感,更别说钱放在银行里还能生利。

    而被银行吃下去的绵帛书籍等物,绵帛被收拢在一起,堆积起来另有用处,书籍则被送往了印刷处,用作模本出更多的书。

    与此同时,市面上因为印刷术的出现,各色书籍纷纷踊跃,让那些各家的学子们心里乐开了花。

    在以前,他们哪能想象的到书籍随便看这么好的日子。

    贵族们把钱存进银行里面所带来的后果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别的不说,就在贵族们陆陆续续把钱都存进银行里面以后,天下十成的财富不说,七成还是有的。

    国库不缺钱以后,朝中的官员们走路都带着风,一个又一个需要用到钱的项目请求赵燕歌批准。

    “陛下,马上就要秋试了,要不要把科举棚给修缮一下?”有官员建议道,关心起了马上就要考试的莘莘学子们。

    说起现在的科举棚啊,虽然不像后世考的是八股文,四书五经,而是百家思想,可是他们的考试地方却大相径庭。

    考前的各种检查,老师名号的举荐,核实考生的身份,为杜绝各种作弊现象,让考生们衣衫单薄是必须的,考试的地方也没多大的地,就是几块薄薄的木板组成,考试要是不幸遇上刮风下雨,那就只能干受着。

    咸阳城的科举棚还会用些好料,其余偏远郡县的科举棚大都是用泥巴糊出来的,反正一年才用两次,用不着费心去收拾。

    没有用木料,泥墙就算倒塌也砸不死人,是以以前就没多少人对这个问题有所上心。

    修缮科举棚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遭受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原先的科举棚不都还能用么,哪能专门挪用一笔钱财去修缮,反正也就几天的功夫,让他们忍忍就过去了,谁又不是那样过来的呢。”

    “这话可不能这么说,先不说咸阳城内三年一次的大考,就是一年两次的小考,也有不少学子遇上不理想的天气而无法把题目答完。”

    “现在我大秦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以后的文人只会越来越多,与其把修缮事宜放在以后,还不如从陛下开始就把这件事情给一劳永逸呢。”官员道。

    众朝臣把反对和同意的理由都说出来,最后看向赵燕歌,让赵燕歌来拿主意。

    “科举棚还是重新建设一下吧,让那些学子们能够专心的答题。”赵燕歌道。

    是重新建设,而不是修缮,那些漏风又不挡雨的木板,再修缮又能修缮的多好,还不如全都推了重建。

    第49章

    大秦的科举流程没有后世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名头,每年只有春秋两次考试。

    小考在自己县城,考中的人次年去郡里进行中考,再中则去咸阳城天子脚下进行最后的大考试,三年为一轮。

    如今临近秋试,已经有不少地处偏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