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0 (第2/3页)
萧贵中,门下省审核后也没有问题了,再返换给中书省,而中书省再给尚书省,也就是以前的李忠,他统辖六部,接到旨意后,由他分派任务。 如此一来,事情少了到也恰当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一旦事情繁多,朝廷的工作效率就显得非常的低下,事情多起来,尤其是发生战事,草拟圣旨时,中书省会出现人手不够的现象。虽然可以从别的部门调集人手,但这很不稳定。 德武帝因此在李忠倒下后,设立翰林学士院,就是为了省掉这些环节,直接用这些翰林学士草拟圣旨,德武帝看过后,越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及尚书省,直接发往六部,可以说这是变相的夺取了宰相们的权力。而翰林学士院也就成了皇帝自己的衙门,刘本位置空前提高,也正是警戒诸人,这翰林学士院将来会成为宰相预备班。也因此李忠倒下后,朝廷并没有出现异常的混乱,相反办事效率反而提高,这恰恰就是翰林学士的作用。 翰林学士的官衔很不一样,他们不依靠这拿俸禄,而是以外面的虚职拿俸禄。好比刘本,他的官职是殿阁大学士,而在翰林院的官职是翰林承旨,是翰林院长,他拿的附录是殿阁大学士的附录俸禄,而不是翰林承旨的俸禄,这是有区别的。象翰林学士孔月秋,他在外边的官职是通政司参议,才正五品,他拿的俸禄也就是五品官的俸禄,这些翰林学士基本上都在外边挂一个官职,有的也是实缺,但基本上工作以翰林学士为主。 翰林待昭和翰林学士的地位相差很大,是不可以参与朝政的。德武帝立下规矩以后也就是律条,凡要成为翰林学士的必须经过三次考核,次是由一般翰林学士进行考核,第二次是由翰林承旨进行考核,三是由皇帝进行考核。人数也做了很严格的限制,毕竟是皇帝的小朝廷。 凡科举考试通过的都会放到翰林学院的北院,北院分为三个部分,一个叫藏贤楼,也就是藏书的地方,那里有一些翰林待昭,专门负责藏书和保管文献的工作;一个叫聚贤阁,是中第翰林所呆的地方,一般外地有缺都会优先派往各地;最后一个叫会贤院,那里的人是最多的,负责的事宜也是最多的,象修书、定书、皇帝娱乐、抄写无关文书,都是由这些人负责。他们拿的俸禄都是按年月来算和成绩。所有的任务都是由翰林学士那里或总管太监那里所下达。这么多人都被称为翰林待昭。 大汉京城,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外城,也就是小老百姓住的地方,另一个叫内城。内成的组成可相当复杂。有内外城,皇城、皇宫三部分组成。 也就是百官尤其是宰相住的地方,一般官小的,或是没有多少权力的,那就会住在外城。重臣所住的地方在内外城,冷无为的府邸也就是将军府落在这里。而文静的“争艺楼”也开在这里。这里虽然住着大臣,可却是全城比较繁华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地方专门为这些达官显贵所取乐和消遣的地方。 皇城是皇子们、亲王、郡王们也就是有皇室血缘住的地方,还有六部和有司衙门都设在这里。这里就不怎么有趣,道路比较空旷些,但名贵的店铺通常会设在这里,尤其是古玩、当铺和其他奢侈品的店铺,也只有住在这里的人才能有这钱财买的起。但也要说一句,凡在这里开店铺的都是有背景的。 皇宫分两部分。一部分叫外廷,从南往北数,这里有咸和门、太和殿、议政殿、乾清宫以及太学院、翰林院。在外廷与内廷相交的地方是养心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小的地方,在议政殿旁,设有待侯室,是百官上朝前的地方能够休息的地方。在养心殿旁设有军机处,是皇帝专门处理军机的地方,一般都设有值班大臣。 另一部分叫内廷。最前面的,也就是离养心殿不远的地方,就是御书房,是皇帝办理政务的地方。通常没有皇帝的召见,养心殿以北大臣们都不能进入。养心殿前有一座长墙,将内外廷相隔,因此也有人认为养心殿属于内廷,但由于很容易在那里见到皇帝,也就认为是外廷。那里有一大门,大臣要见皇帝都会在这里要求见面都会在那里跪下求见。那里专门设有值班太监,由他们转告总管太监,然后再由总管太监回报皇帝。 再往后,就是公主和妃子、皇后和太后住的地方。最西侧的就是储秀宫,以及西六宫。东侧则是皇后、太后和比较尊贵妃子住的地方。还有就是里面有很多园子,在这里不细表。 话说冷无为被德武帝闲置了近三个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