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家_第一章 重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重生 (第2/2页)

…”萧惠欢心中呻吟一声。这个称呼还是有些不习惯啊,前世自己的年龄恐怕比面前的人小不了多少。算了算了,反正都已经重生了,想要改变也改变不了,捏着鼻子认了吧。何况这面前之人对自己,又是那么疼爱……

    “嗯,听见娘亲和王家嫂子说话,便起来了!爹爹和大哥呢?”

    面前这位妇人,便是自己这一世的亲生母亲。本来姓冯,不过由于自己的父亲在这萧家庄的辈分比较高,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称她为萧家婶子,图个口头上的尊敬……

    “去庄子上的宗族祠堂开族会去了,商量和北边庄子的事情。唉,也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弄成这样,原本和和睦睦的一个庄子,竟然要拳脚相向……”

    听见娘亲这么一说,萧惠欢就明白过来:昨日北庄那边的人打伤了自己所在的南庄的一个后生,听说伤得很严重,从县城请来的大夫都有些不敢用药。

    自己重生之后的这个萧家庒,地处清明王朝苏皖郡洪泽县境内。洪泽县乃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而萧家庒则是洪泽县境内首屈一指的产粮庄子。

    庄子上共有近两百户人家,分别集中居住在庄子的南北两头。中间一条小清河蜿蜒流过,将庄子一分为二。这条小清河,世世代代灌溉着庄子里的农田、滋润着庄子上的百姓。

    萧家庒的南边,住着萧家庒的根本,也就是萧家庒赖以成名的萧氏家族,共有一百多户,七百余人。萧氏家族乃是前朝遗孤,自本朝立国之初,便迁徙到此处。当时的族长见此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便带领族人在此地扎下根来。用简陋的器具开垦荒地,搭建房舍。经过三四代人的辛勤努力,萧家庒才终于有了现在这个模样。

    庄子的北边,住的则是一些杂姓人家。六十多年前,天下大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当时有一股三四百人的流民,行至萧家庒时,已是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再也无法继续颠沛。当时的萧氏族长见这些流民可怜,便让萧家庒众人施以饭食,加以照料。

    待这些流民恢复过来之后,感念萧家庒的恩德,又见此地土地肥沃,有小清河灌溉良田。便提出租种萧家庒的田地,以求在这个天灾不断的世道,能够有个安身立命之所。萧氏族长几乎是不加考虑的就答应了这个请求,一来此处地广人稀、萧氏一族根本不可能开垦那么多荒地出来;二来,经过几代繁衍之后,萧氏一族的畸形婴孩儿越来越多,也需要有一些外姓人氏,为萧氏补充一些新鲜血液……

    于是,这三四百人的杂姓流民便在此处安顿下来。萧氏族长将族人全部迁徙到庄子的南边,又出动人手,在北边为这些流民搭建起简易的居舍,为他们提供开荒的农具,接济他们粮食等等。流民们感念萧氏的恩德,在此处扎下根之后,每年都会将自家田地中的所得,抽出三成当做谢意送与萧家庒。

    第一代人,便这么相安无事的过了一生;到了第二代,北边的庄子就有些人颇有微词了。自家如此辛辛苦苦的种出来的粮食,为什么每年都一定要上缴三成给南边的庄子?南边的萧氏占据着萧家庒最好的良田,住着萧家庒最好的房舍,为何还要如此剥削我们北庄?然而,这是上一代人定下来的铁规矩,虽说心中有怨气,可第二代人还是照做了,虽然上缴的成分,已经并没有那么足……

    可是到了第三代,南北两个庄子的就有些水火不容了。北庄的这第三代人,对先祖那一辈所受的恩德已经没有什么概念,要他们把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粮食送给南庄,心中的怨气早已经积累到了极致;而南庄的萧氏后人,又时常以北庄的恩人自居,时常拿这个跟北庄的人说事儿……

    今年以来,天下又是大旱之年。要说这清明王朝,国力虽算不上强盛,然而在天下诸国当中也可以稳稳排进前五,不虞有边患兵灾之祸;虽说偶尔也有贪官污吏,但是政治总的来说也还算清明;就是有一点,天灾不断,不是大涝就是大旱,要么就是地震洪水什么的,反正每隔几年总会有那么一次。

    而今年正好又赶上大旱之年,小清河的水位一降再降,萧家庒南北两边庄子,为了争夺小清河的水源已经爆发了好几次小规模的冲突。而昨日上午,南庄的一个半大小子在用水车踩水灌溉南边的田地之时,被北庄的人用锄头钉耙什么的打成了重伤。这一下子,南北两个庄子累积了两代人的恩怨,终于彻底爆发了……

    “唉……怨谁呢?谁让你们不听我的?我都说了今年会大旱,让你们种些耐旱的作物,可你们都当我是个小女孩儿,没人听……”萧惠欢一声长叹,苦笑无语……(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