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0节 (第3/3页)
言,也是在军政两届都即将面临大换血之时,一次最后的竞争努力。 因为五年一度的幕府山会议即将再次召开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朝会一了,首相瞿式耜,还有朝中许多年迈的宰执大臣,如姜曰广、李过等,或是致仕,或是退居二线。 瞿式耜已经上了两次辞呈,按照惯例最多在和天子间,相互辞让一两次,就要正式致仕。 倒也不难理解,毕竟瞿相今年已经春秋七十有二,别说在古代,就算放在现代,也是该退居二线的年纪了。 再干下去,那就不是重视,而是苛待功臣 李过的年岁倒是没这么大,比瞿式耜还要小半轮,今年六十有一,但他是武将,又是和李自成一块起于微末,身经百战,明创暗伤无数,身体反而更差些。 姜曰广年纪比瞿式耜还要大几岁,今年七十六了,不过身体还可以,但也不大可能继续干下去了。 倒是陈子壮,六十五岁的年纪,倒是勉强还能再任一届内阁 不仅是出于对这些宰执身体上的考量,大明中兴的功臣并不少,也的确需要轮换一些新鲜血液,内阁旧据不变,容易专权,并非善事。 虽然朱由榔这种开创之主并不怕这个,但应当形成惯例才是稳妥。 而且如陈邦彦、张家玉、王化澄、朱天麟等,从光烈初年就久镇地方,或是长居部院,立下赫赫功勋的肱骨大臣,这么些年来,不给个宰执地位的交代,也不应当。 幕府山下,临近扬子江侧,林木茂盛,江风习习,在七八月间酷暑之时,倒是个躲清凉的好地方。 经过五年多的建设,此时的幕府山别苑,相较于之前,规模又有扩大。 虽然朱由榔向来不喜铺张浪费,生活也比较节俭,但他也并非是喜欢苛待自己的人。 只要不误国事,适当的让自己和家人过得舒心些,亦是人之常情。 皇后王芷,也是个持家有方的,帮自己看着内帑钱袋子,从来无需向国库那边要银子。 现在虽说皇家名下无有一亩皇庄,但财用上,却是比以前的天启、崇祯阔绰多了。 仅是大明海务公司的股份,每年就能入供不下六十万元,启民书社那边,在三年前完成收支平衡后,现在每年也已经可以产出利润数万。 而且在朱由榔的授意下,曾经许多皇家名下用不着的不动产,也被利用起来,变成产业经营。 比如曾经专属皇家的织造局、工务局等,都被从以前的宫廷内务供给,被逐渐改造成了皇家控股的企业。 除了向宫中供应事务外,还向外经营,这些具有皇家背景的商品,天然就有“品牌价值”,在市场中不难占据一席之地。 当然,在皇后王芷的约束下,生产规模倒不足以干涉市场,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奢侈品。 对此,百官也不大好指责天子这是“与民争利”,毕竟谁都知道,内帑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是要流入各地学校建设的。 但即使如此,每年的利润,也足以在供应义务教育事业推广之余,满足皇家日常开销。 宰执大臣们也没什么意见,这总是比大兴土木,或是学嘉靖那种,拿去炼丹强多了吧? 自光烈七年初建,经过六年时间,幕府山别苑已经从之前二三十间由山寺改造而来的小院落,变成了沿着幕府山山腰,延伸到山脚,连绵数里,一百六十多栋大小建筑组成的别宫。 虽然规模不小,但其实耗费并不大,并没有用什么名贵的材料,基本都是参照于江南园林那种白墙黑瓦的建筑风格,毕竟这是朱由榔拿来度假的,不是用以彰显什么天子威仪的皇宫。 依山傍水,就着地势而建,也无需移山填海的 前后数年,据王芷统计,一共投入也不过十几万元而已。 从今年七月开始,南京城中的各部显赫要员,以及从各布政使司回京述职的督抚大员,都陆续前往幕府山办公。 数量比寻常年份要多一倍以上,原因很简单,因为即将就是五年一度的审计和规划会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