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92 (第2/2页)
边的一个内官,赶紧站起身来,问道:“可是皇上那里有什么旨意吗?” 那内官微微笑了笑,道:“杨阁老,皇上有一句话嘱咐。” 杨一清忙道:“皇上有什么吩咐?老臣一定照办。” 内官凑上前去,低声道:“皇上知道杨阁老正在读卷,便说了这么几句:‘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皇上还说,如今大局初定,这一届选士尤为重要,望阁老细细看卷,好好斟酌。” 杨一清深感这位嘉靖皇帝比他的堂兄难伺候多了。他历经四朝,计除朱厚照手下最大的权奸刘瑾,仍全身而退,安安稳稳致仕归乡。朱厚照南浔的时候还曾去他府上与他畅饮两昼夜,他还能劝得朱厚照取消了一部分行程,让百姓免受宦官侍从们的骚扰,杨一清明白,朱厚照虽然想起一出是一出,但却是个性情率真的人。可朱厚熜阴晴不定,还动不动就打个哑谜,他这次复出可真是又回到了更险恶的风口浪尖上啊! 杨一清心中叹息着送走了内官。坐在椅子上翻阅着那十篇文章,都是经历了乡试、会试一步步选拔上来的才俊之士,个个议论精辟,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杨一清自言自语道:“‘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苏老泉这话说的没错,莫非是皇上不喜文章言过其实,要我选些平实近人的出来?” 他正在琢磨,只听坐在一旁判卷的张璁、汪鋐二人看着一份卷子,连声赞赏道:“这篇文章真有苏文风骨啊!哪怕是三苏在世,下笔也不过如此了!” 杨一清心中一亮,关键不是这话里的意思,而是说话的人!他隐约听说皇上曾经派人去判会试卷子的考官那里打听,有没有文风类似苏文的士子,如今人人学的都是程文,谁敢落笔如此奔放潇洒呢?他不知道皇上有没有打听到他想打听的答案,但是现在,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杨一清开口对二人道:“二位大人,可否把那份卷子给老夫看看?” 张璁并不曾读过林蓁的文章,可屯门海战之后,汪鋐曾眼看着林蓁向当时的广东提学副使魏校请教学问。当时林蓁的文章虽然还很生涩,但他的文风很有特色,既博辩,又明快,汪鋐印象很深。如今手中这一篇文章,还有字迹,都让他有一种熟悉之感…… 第65章 汪鋐虽然没听见方才那内侍与杨一清之间的谈话, 他却深知林蓁与兴王府的渊源,他心中想道,如果这真是林蓁的卷子, 那他可要好好卖林蓁一个人情。如果不是, 多送一份卷子给杨一清瞧瞧, 于他也没有什么损失。他正要起身, 却听张璁道:“慢着, 汪大人,我看这文章虽好, 言辞却是不是有些过于锋利了呢?什么‘归田于民’,还有‘民之为商,本不得已’, 又是‘天下为盗, 国不可久’,‘兽穷则逐,人穷则诈’,虽然有些文采,却一派书生意气,也无甚可观之处。杨阁老那里还有十份会试中排名在前面的举子的文章呢,这一份,就不必着急看了吧。” 汪鋐一听,张璁这是什么意思?策论嘛, 好的议论总是精辟而引人深省的, 故意挑几句话出来, 那难免就会显得有点耸人听闻,但是,这篇文章总的来说不错啊,一条条分析的言之有物,例证详实,这绝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