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家族不能飘_修仙家族不能飘 第1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修仙家族不能飘 第141节 (第2/2页)

岛还很远。

    所以,这些练气期的后辈不知道赤潮,不明白赤潮的可怕是很正常的。

    然而此时凌缘古一心都在后方赤潮上,担心自己等人被赤潮淹没,直接团灭在万群岛链。

    他看了一眼四人,说道:“有道,你来告诉他们什么是赤潮。”

    说罢,又立即转头望向后方的赤潮。

    闻言,凌有道稍稍定了定神。

    然后说道:“赤潮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上至金丹真人,下至每一个练气修士,都有被赤潮灭杀吞吃的例子,或许只有强大的元婴老祖才能不受赤潮的破害吧。”

    “嘶!”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竟有金丹真人陨落在赤潮下的例子,那我们岂不是死定了。”

    众人脸上都充满了担忧,可众人什么也不能做。

    赤潮,顾名思义,赤红色的海潮。

    但这并不是由水组成的海潮,而是由无数赤光海蛭汇聚而成。

    其中的赤字意味红色,光字则表示赤光海蛭所过之处没有任何生物的踪迹,均被赤光海蛭吞吃了。

    赤光海蛭从孵化到死亡仅仅只有三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它们需要完成三件事情,分别是赶路,好与更多的赤光海蛭汇聚,二是寻找伴侣交配,最后是离去寻找适合产卵的地方。

    生命的前一个月里,赤光海蛭会沿着一个方向行进,除非遇到大型陆地,否则它们不会因为任何事情绕道。

    而无数赤光海蛭向着一个方向行进时,远远看起来就像是一线赤红色的海潮,故而修仙界将之称为赤潮。

    或许有限的脑容量迫使它们认为绕道会增加时间,所以它们不愿意绕道,都是沿着直线前进,这样会大大削减所需要的时间。

    也不知道以它们的脑容量,是怎么想清楚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问题的。

    当然,修仙界之中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扭曲空间,也即将两点重合在一起,传送阵就是最好的证明。

    长途跋涉,授精,产卵等等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刚刚孵化出来的赤光海蛭身体中的能量稀少,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它们需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能量。

    于是乎,赤光海蛭在行进的途中会沿途吞吃生物,不论是海里的植物,还是动物,甚至是妖兽,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它们的食谱中。

    它们拥有破禁的能力,能轻松破去海船上的防护禁制,然后涌进海船内部,将里面的人吞吃的连骨头都不甚。

    面对赤光海蛭,练气修士几乎没有还手的余地,只能沦为它们的食物。

    筑基修士即便拥有飞行的能力也不能幸免,因为赤光海蛭的视力与弹跳能力极好,能捕食海面上空两三百丈高出的生物。

    其中的强者,甚至能够跳起五百丈。

    当然,真正让人感觉到绝望的并不是赤光海蛭的能力,而是它们庞大到几乎杀不尽的数量。

    面对食物与挡在前进路上生物,即便对方实力再强大,它们也不会有丝毫的畏惧,而是会前仆后继的往前冲。

    正因如此,由赤光海蛭汇聚成的赤潮凶危赫赫,强如金丹真人,也有陨落在它们嘴中的。

    进入第二个月时,多个赤光海蛭群落汇聚在一起,成为更大的群落,往往蔓延方圆数十里海域,甚至数百里海域。

    接下来的一月时间里,它们会从无数同类之中寻找伴侣授精。

    当进入生命的最后一月时,汇聚在一起的赤光海蛭又会相继离去。

    群落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单独个体,分布在整个北海。

    它们寻找适合产卵的地方,然后将自己的卵埋藏在海底的淤泥中,完成任务后,会在卵的傍边静静死去。

    赤光海蛭的虫卵什么时候孵化出新的赤光海蛭?

    这个谁也说不准,数万年来,赤潮的出现没有任何规律而言,或许有吧,只是尚没有被人类修士发现。

    所以每次赤潮爆发时都会给人类修士造成重大损失,行船在大海中遇上赤潮的少有能活着回来。

    当淤泥中的卵被孵化后,诞生出的新赤光海蛭就会以母亲的尸体作为第一份食物,然后重复先辈所做过的事情,将是又一轮新的延续。

    眼见赤潮距离宝船越来越近,凌缘古说道:“往别处逃只有死路一条,想要活命只有返回金蛟岛。”

    凌有道急忙道:“只有返回金蛟岛才有活命的可能。”

    金蛟岛并不在宝船的正前方,而是在侧前方,若是改去金蛟岛,宝船与赤潮的距离会被拉近一段。

    若能赶在赤潮淹没上来前赶到金蛟岛还好,可要是赤潮先一步淹没宝船,那众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这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而事实证明,聪明的人不止他们几个,赶往金蛟岛的途中遇到了许多海船,其目标都是金蛟岛。

    这些海船有的在沧漓凌氏宝船的前方,而更多的在沧漓凌氏宝船的后方。

    众人站在船尾,看着赤潮的方向,看着越来越多的海船被赤潮淹没……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