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_第一百一十八章 回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回府 (第1/3页)

    “别磨磨唧唧的!”

    徐永宁没好气道。

    他费了一番心思琢磨,为了能让张鹤龄帮他拉拢陛下,此时更是细心的一番解释,且自忖所思所想,已是考虑到了君臣两方。可没成想,这小子上来似乎就要否定大半。

    “行,那晚辈直言,先说最小的事,其实在晚辈看来,此该为最根本之事。将和兵,孰重孰轻,晚辈不敢妄言,但边关和京营调将选兵,从中以武堂学子择优选任,是不是好事?晚辈以为,各半吧,有利也有弊。

    再者,武堂何来?堂中学子何来,评判优劣之人何属?您老也非寻常之人,当是知晓,以您老所言的人选和选派原则,至少无法在台面上立足。介时,说不得又是一个己方妥协的结果,如此一来,和如今的情况又有几分分别?”

    “台面上的理由?”

    徐永宁不由念叨了一声。

    “对,台面上的理由!”

    张鹤龄肯定的点点头道:“晚辈朝堂阅历不足,但就晚辈自身的一些经历也可从中稍窥一二。譬如往日诸多对晚辈的弹劾。

    无论他们如何弹劾,始终有一条原则,那便是,以‘公正’‘公道’行事,即便此‘公道’只是说出来的,但至少公正公道,符合大多人的判断,在台面上让人无法反驳,是符合原则的公心……”

    徐永宁明白了,他不由的呵呵一笑。

    “看来你被人弹劾多了,倒弹劾出一些心得了!那你认为,此事之上,该如何‘公心’‘公正’‘公道’呢?”

    “晚辈不确定,但若是让晚辈提议,晚辈会更倾向通过选拔或考举的方式。您是京中宿将,对我大明的军制可谓了然于心,也当是知晓,我大明的军制,其根本更在于军户和地方卫所,若是……”

    张鹤龄顿了顿,最终摇了摇头,他知道根本不实际,说到底,徐永宁和其他诸多武臣的出发点,还是以武臣整体而言。怎可能让地方卫所来掺和进他们勋贵武臣的盘子里。

    而且,老头的意思,从头到尾都将勋贵摆在了一个相对高的位置上。通过调兵换将,学堂受训等等,一规范勋贵自身,二从文臣处拿回武臣的权力。

    但从头至尾,大明的军事基础呢,还有,该是掌控全盘却逐步已无法掌控的陛下呢?

    将整个武臣集团隐隐和陛下站在同一高度?

    张鹤龄不想多言了,只是简单道:“总之,好坏利弊,只看立场,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有您老这般觉悟吧?该以制度行事,非以心而论。”

    再者,是你徐家因为这些年被侵蚀的太多,所以才想着砸碎几块盘子,但那些这些年吃的盆满钵满的人家,能答应。更重要的是,直接让兵部把这几十年好不容易才夺来的权力全部放掉,怎可能的?

    没有一个高大上,且符合大多人利益的理由,陛下如何能推动?顶着文武压力,把这一拨人的利益,强行划给另一波,为了哪般?就只是把一个集团换成另一个集团吗?

    说不得,便可能要面对勋贵和文臣两方压力了,你这定国公,又能出到多大力?会出多大力?

    说到底,这些世袭公候,并不将陛下看的多重啊!

    这些话是张鹤龄的心里话,但他可不会当着徐永宁的面说出来。

    徐永宁拧了拧眉头,道:“那依你所言,便没办法了。说句实话,老夫确实有些私心,但更多的还是为陛下为朝廷的真心。你小子那天说的很对,如今的情况,不变不行。否则将来,我大明军制必出大事。”

    张鹤龄点点头,道:“老国公所言极是,确实不变不可,但晚辈觉得,话可以全部挑开、言明,但事却不能一蹴而就。该是从根本上一点点去逐步解决……”

    “老国公,您认为当前哪一事最不会触犯到核心,且也能改变许多的事,便是可第一步做的事,至于日后……”

    徐永宁默默的念叨着张鹤龄的话,有些沉思。

    “倒也说的有理!或许……”

    良久,徐永宁细细琢磨之后,喃喃道。

    “张家小子……”

    徐永宁收回思绪,转头看向身侧,正准备再找张鹤龄说道说道。结果一看之下,他顿时一楞。

    身旁哪还有人!

    他打眼再朝前一看,只见张鹤龄早已经跑远了,眼看着便要出了宫门。

    他不由气怒,高声骂道:“混账小子,老夫饶不了你!”

    远处,张鹤龄听到身后的怒吼,头都不转,只是伸出手臂,朝身后摇了摇。

    老国公,我之所以当个不速之客拜访,好一番说辞,可以什么也不求,但肯定不是要给你或是某一部分人做筏子的!

    ……

    出了宫门,张鹤龄从守门侍卫处领回了自己的马,随手赏了几两银子,在侍卫们恭敬的眼神中跨上马,打马而去。

    看了看时辰,确已不早,张鹤龄也不想再去兵马司,决定直接回府。

    安宁坊。

    寿宁伯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