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告状弹劾 (第1/4页)
紫禁城。 张鹤龄说了进宫求个见证,可不是假的,一路打马疾驰,很快便进了宫。 刘岳带着左掖营前来插手东城,虽是他态度强硬给挡了下来,他更是未曾在此事上吃亏,反而在东城的商户百姓面前又涨了一回声势。 可此事可不能掉以轻心,至于那所谓的勋贵或是朝臣间的潜规则,张鹤龄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明争暗斗着,不论输赢,各凭手段,尽量不见君王的所谓潜规则,他压根不理。 他的原则只有一条,要不要进宫论事,只看是否对自己所行之事有利。 再者,他张家本身几乎毫无底蕴,他能出头做事甚至让人忌惮,靠的就是宫里的靠山,又怎会将自己最大的底蕴放弃。 此番,刘岳所行之事,无论背后有没有牵扯,他皆不会愿意看到类似的事再发生。 必须由上而下将此忧虑彻底斩断了,否则,今日来个刘岳,明日说不得便来个张岳、黄岳,总是如此搅扰,图教人烦扰。 打马来到紫禁城前,在宫门外递了腰牌,马匹留在了宫门前,守宫侍卫们只是查验了一番腰牌,都未曾通报也未曾派人引领,直接便放了行。 甚至还有侍卫主动上前给张鹤龄牵了马,贴心的栓好。 此情此景,若是被外臣们看到,少不得又是一番说对。 如同回自家一般的架势,让人可是又恨又嫉。要知道,他们这些外臣,除了在宫城内文渊阁办公的内阁几人,余者若是要进宫,可不是简单的事。 且如今,即便连内阁几位阁老若要进內宫,也需要手续了,遑论他人。查问,禀报,如同看着一般的护送,必不可少。 不过,这些程序,也看对谁,分人行事,看菜下碟,对如今值守宫中的这些人而言,分的着实清楚。 张鹤龄一路进了紫禁城,过外宫,进內宫,脚步轻快且不失仪礼,畅通无阻的来到了乾清宫前。 方至乾清宫,便见一位内侍已是站在乾清宫外,眼瞅着张鹤龄走到近前,似乎一直正等着呢。 内侍见着张鹤龄过来,毫无矜持的便小步迎了上去,笑着抱拳道:“奴婢见过寿宁伯,还是陛下英明啊,这都快是未卜先知了,说国舅爷可能要进宫,果然,国舅爷您就来了!” 语气很和气,自称也不矜持,俨然一副低身段的交好模样。 三十多岁的模样,张鹤龄也认识,原本乾清宫的一位执事太监,算是陈准原本的副手。 陈准被委任司礼监秉笔之后,这位陈姓内侍接了陈准的班,任了乾清宫掌事之职,算是正式踏入太监的门槛。 宫内的内侍宦官很有意思,同姓之人格外的多,可不是因为凑巧,他们这些姓大多的皆不是本姓。 有时候你只一看姓,便能大致了解他们在宫中的根脚了。 对,根脚,也可称为派系,说起来似乎不像褒义,但确实真真实在的事。 偌大的紫禁城,內外宫宦官过千,为了求进,拜了干爹改姓,人一多,很自然的就有了脉络根脚,也自然的形成了派系。 “陈公公客气了,张某何敢劳陈公公相迎。”张鹤龄笑着点头打了招呼,和声道:“怎么?陛下料到我要来?” “哈哈,可不是嘛!” 陈准脸上带着笑,道:“半刻之前,陛下正在宫内和诸位大臣们议事,锦衣卫来人向陛下禀报,说的什么咱家不知。不过听着耳语禀报之后,陛下便差了奴婢在门前候着,陛下英明,已料到国舅爷要来了!” 张鹤龄笑了笑,心中不免有些微动。 应是锦衣卫将东城的事禀报了,也是,两边一两千人,且是京中,更是军队,锦衣卫和东厂怎敢不禀报。只在半刻前禀报,时间已是拉的够长的了。 且自家这位皇帝姐夫,猜到他会进宫,可真算了解他的。 张鹤龄不再多想,道:“劳烦陈公公禀报陛下,张鹤龄求见!” “无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