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何谓规矩? (第2/3页)
税赋也依然没增加多少,再者,一个地方的起运、存留……” “行了,寿宁伯,老夫是户部尚书,无需你来给老夫讲我户部的事。” 周经听不下去了,一个外戚伯爵,来给他讲户部的艰难,他会不知道,他当了户部尚书之后,可不就在烦着这些事吗。 可分析来分析去,每一桩事都是难办到极点的事。 “老夫承认你对我户部有几分了解,但你既然了解,便该知道,没有哪一个是好办的事。老夫忝为户部尚书,不会尸位素餐,必会竭尽全力报效皇恩,报效朝廷。可老夫要办的事,与你能有多少相关!?” “呵呵!” 张鹤龄对周经那随时要赶人的架势毫不在意,笑了笑道:“大司徒莫急,张某说了这许多,只是想说,田、丁、税、赋、役,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稍一动作,举国皆惊。每行事,必要厘清上下,且需要吏制,需要上上下下的观念和意识的改变,非是可一蹴而就之事。 但事要办啊,这些牵动太多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余者呢?仓储、路漕运转、钞关税卡、地方的营业税、店铺的准业税、酒醋的特许证税、产业转让的印花税、配给的规费以及各种各样的杂税……” 周经瞥了张鹤龄一眼,再次挥手打断道:“你到底想说什么?还是你以为,此种比田赋、丁税简单?” “当然不简单,指着这一路吃饭、发财的人太多了,哪可能简单。” 张鹤龄笑道:“张某的意思,余者分量很重,甚至比田丁税赋更加重,也是能最快产生效益的途径。谁叫商贸挣的多呢! 全国十三道,每道每省,每路关卡的事,皆是国家大政,张某没资格参与,但京中东城之地,张某或可动一动。 三十税一,甚至挂了个所谓某某部司的名头便一毛不拔,那怎行?该让他们为大明做点贡献!” 周经问道:“你既然都知道,那你可曾想过,这些名目,他们或许并不是没交,交的也不止那些,实际上交的或许已有了二十一,甚至十一?” 张鹤龄颔首道:“张某自然也知道,但国家没收到,衙门没收到,与我何干,与您这个户部尚书又何干?” 周经轻叹道:“老夫倒有些佩服你了,但老夫觉得难!” “难肯定难,但,若只东城之地,说不难也不难,只要你户部别来和张某打对台,余者张某一应自行挡下……” 张鹤龄瞥向周经,严肃道:“大司徒,事情大家皆知,张某也相信,不是无人想做。但皆是因为难,因为各种各样的牵绊而却步,这对吗?若是大明的京师之地都无法施为,那国家的掌控还在嘛?我大明朝堂的政令还能出得了京城吗?” 周经终于点头道:“行吧,既然寿宁伯你有此心,也不惜自绝于京中,老夫还有何可言。老夫今日也给你保证,户部不会去拆你的台,但若要户部支持,老夫且要权衡,户部非是老夫的一言堂。” “大司徒,无需明面上的帮助,顺应规矩便可,且初步落实,只需默认个名头,不过……”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张鹤龄斟酌后,道:“张某没多大远虑,但做事喜欢从最坏的角度出发,因而,在我的构想中,将来或许便会碰上些烦扰之事。 保不齐便有人会想着钳制,当然,赚钱的营生,无人会舍得放弃,但或许会有人想做一些动作,一些涉及民生之处,若有意针对,或会动点主意。在我想来,无非粮、盐,而此种,皆是你户部的首要之处。” 周经问道:“打我库粮和盐引的主意?” “张某仔细斟酌,粮他们或许不敢动太多心思,毕竟此是京中,谁个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陛下和朝廷不介意让他们知晓知晓大明的威仪。 盐的可能更大些,限售、抬价或是其他,法子有很多,既能找麻烦,又能找理由和朝廷对付过去,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法子。” 周经沉吟一二,问道:“那你要老夫做什么?盐也是国家大政,老夫能做的不多。” 说到现在,其实周经已是越来越配合张鹤龄了,有前番陛下的保证,保证了张鹤龄寻摸的银子,半数交户部调遣。今日又听张鹤龄说了这许多,他的确是从心里想支持一二。他也希望,张鹤龄真能收来些,即便一岁几万十几万两,那对于户部也是不小的补充。 要知道,他堂堂户部,一岁之间,来自工商事上的税银才有多少? 各地关税30万两,各种营业税15万两,沿水路各税卡9万两,各种官办矿业15万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