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_第100章 君子慎独,切莫放浪形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0章 君子慎独,切莫放浪形骸 (第1/2页)

    程颐带着狄咏在国子监里转悠着,虽然程颐不太乐意,但这是胡瑗吩咐的差事,也是无法。

    狄咏倒是看出了程颐的那点小情绪,也无所谓,来来去去的,也认识了几个直讲、博士,还认识了一些学生,刘几,郑獬之类。

    不过都是点头一下,算是面熟了,来日方长。

    国子监上课倒是不那么严格,颇为像是后世大学的上课之法,老师会开课,有兴趣的就可以去听,有时候也类似开讲座,说一说各位老师擅长的事情。

    当然也还有一些必到的课程,经学讲义,复习考教,乃至模拟考试也有,又或者一起坐而论道,议论一下朝政,谈论一下古今,辩论一下各自理念。

    倒也有点最高学府的那种感觉,并不那么迂腐刻板。

    从国子监出来,狄咏又得赶到欧阳修府上去上补习班。

    补习班一共两个学生,一个曾巩,一个狄咏。

    学生排排坐好,还得端正笔挺,老师开始介绍起自己的挑选出来的藏书,这就属于“独家秘籍”了,一个人要成为大学问家,就在于知识的垄断,在于我知道你不知道的知识。

    在古代社会,由于书籍的珍贵性与奢侈性,以及流传的局限性,有很多书在流传的时候很容易变成孤本独本,意思就是这一本书,只有我家有,你家没有,这就是我的独门秘籍。

    父子、师徒相传,这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每行每业的这种传承关系,归根结底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

    为何越是古代越出大师?甚至民国时期也能大师辈出?反倒到了后世现代,所谓学问大师就越来越难出了?

    就在于这种知识与信息的垄断性。到得学习知识与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极为便捷的时代,也就没有一个人能大量掌握别人难以接触的知识信息,也就没有那种大师辈出的环境了,权威就很容易受到质疑。

    知识分子若是在这种时代还强行装大师,强行装公知,强行认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大量知识,更容易获得的不是大师的名声,而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欧阳修选了一堆藏书给学生二人,倒也不是要如小学上课那般一页一页来讲解,就是给两人带回去读,读完若有不解,就拿来问。

    然后欧阳修还会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考教。

    分派完任务之后,欧阳修也会来点闲聊:“子道啊,此去国子监,感觉如何?”

    “实乃治学的好地方,环境雅致,建筑气派!”狄咏也没啥能说的,因为也没有上过课。

    这个时代,别说知识垄断,反过头来说,朝廷在政策上又极其重视教育工作,甚至许多地方的官学修得比州县衙门还气派。

    教育工作也是许多官员的直接政绩,比如一个州县某年考中了几个进士,那这主政一方的官员十有八九会升官,原因是“教化有方”,甚至是比多修了桥路谁去、多收了赋税还要来得直接的政绩。

    欧阳修听得狄咏说国子监是“治学的好地方”,面色微愠,说道:“莫要过于看重国子监,要论治学,国子监不过尔尔,让你去那里,不过是取一个考进士的名头而已……”

    嗯?狄咏一抬头,大佬这是何意?国子监都能这么鄙夷?

    “还请老师教诲。”狄咏问着,鄙夷了国子监,也当说个道理不是?

    欧阳修自然要说道理:“时文风晦涩者,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