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娇婢 第109节 (第3/3页)
一句话,但从他口中说出来,带着重逾越千钧的力量,叫阿檀的心瞬间就落到了实处,她自己都还没反应过来,眼泪已经“叭嗒叭嗒”地掉了下来。 做了母亲的人了,还是这么爱哭,娇气又矫情。 秦玄策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想要为她擦拭眼泪,但手指将要触摸到她的时候,一下又顿住了,僵硬地曲张了一下,飞快地缩了回来。 阿檀慌乱起来,仓促地后退了一步,幸而天黑,旁人看不到她的脸红了。 崔明堂咳了一声,把正题拉回来:“大将军可是求来了皇上的诏谕?” “不曾。”秦玄策的神色很快恢复了冷静,他看了崔明堂一眼,“皇上龙体确实不妥,我早上辰时进宫,皇上一直在昏睡中,候到申时才醒来片刻,我向皇上禀明了渭州战况,但眼下皇上与太子皆卧病,恐京都不稳,皇上令我严守长安,不可擅离,率兵增援渭州一事,交由魏王决断。” 寥寥数语,听得崔明堂心惊胆战。 委实不曾料想,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高宣帝竟病重至此,而在这等情况下,能够面觐圣驾的,也只有秦玄策这般肱股重臣了,高宣帝命秦玄策不可离京,这本身已经是一种不祥的意味了。 崔明堂听得眉头打结:“此事若交由魏王处置,恐怕对姑父不利。” 秦玄策的语气依旧稳稳当当,没有一丝波澜,却道: “魏王十分热忱,听闻此事,当着我的面,即刻召集了左右丞相并兵部诸位大人,商议出兵之事。” “结果如何?”崔明堂急急问道。 秦玄策勾起嘴角,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意:“事关重大,魏王不敢轻予置喙,不商议个十天半月,估计下不了定论。” 崔明堂倒抽了一口气:“那怎么等得及?” 但话一出口,他已经觉得不对,因为方才秦玄策已经明言,他亲自率部,即可出发,如此,岂不是罔顾圣意,私自出兵,此死罪也。 崔明堂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面色凝重:“皇上既有令,大将军不可擅离长安,可见时局十分不妙,大将军为中流砥柱,届时若有异变,可镇山河,确实不可擅离。” 他语速飞快地说道:“太原兵马虽强,远不至于逐鹿天下,陈庭洲未奉圣谕,擅动兵戈,等同谋逆,他诸般不顾,在此时骤然发难,实在令人费解,如今姑父那边形势危急,又不能不顾,此两难之局也。” 阿檀听得浑身发抖,刚刚褪去的寒意又侵袭上来,让她几乎站立不稳:“那可怎么办才好?” 秦玄策终于还是忍不住,伸出手去,在阿檀的头顶摸了一下:“我不是说了吗?我亲自率部增援渭州,即刻出发,既然我前段日子一直称病在家,接下去就继续病着,能瞒多久算多久。傅侯当年曾解我凉州之围,今日他既有难,我岂可不去?” 轻轻的,如同羽毛拂过一般,却带着他的体温,炙热而鲜明,在她的发丝间一触即离。 阿檀后退了一步,仰起脸,望着他。 摇曳的火光在他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明灭不定,然而他依旧那般英俊而刚毅,轮廓鲜明,带着金刃的锐气,咄咄逼人。 他从容地道,“长安来日可能生变,但渭州已经告急,两相权衡,自然以渭州为先。眼下局势颇多蹊跷之处,换个旁人,只怕应接不力,若是因此延误军机,迟一日,则傅侯多一分凶险,还是须得我亲自前往才能放心。” “好,那就好。”阿檀想要哭,强行忍着,说话的时候就带了一点鼻音,连她自己也没有发现,那其实是一种撒娇的意味,软绵绵的,就如同她从前和他说话一般。 嗯,她说“好”,只要为了这一个字,他可以像一个鲁莽的、不更事的少年郎那般,为她做任何事,什么后果都不去想。 秦玄策一抬手,后面两个武将上前,朝阿檀抱拳:“末将李亦江、陈长英,见过傅娘子。” 秦玄策指了指这两人,道:“此二人,乃我手下得用部将,他们领着我贴身精锐的卫兵三千人镇守此处,我另外安排了五万兵马留守在长安城外以做接应,这些人都是追随我多年的兄弟,勇猛且善战,一定会护卫你和念念的周全。” 两个武将肃容躬身:“奉大将军令,保护傅娘子母女,吾等当以死效命,只要一息尚存,绝不敢负大将军所托。” 秦玄策颔首,又沉声道:“左武卫大将军钱塘山是我的人,若内庭有什么异动,他会设法通风报信,大致便是如此吧,总之,你们在长安万事小心谨慎,我会尽快赶回来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