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盗墓手记_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墁天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墁天花 (第1/2页)

    石井特种中队,受关东军高层直接管辖,又分属于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曾参与发掘“中国龙”的绝密计划。

    若非陶万里力挽狂澜,几乎让其得手。

    没想到在黄帝城的地下,又发现了这些畜生的尸骸,这里的东西,怕是危险了!

    这些只言片语,无不叫人气愤。

    胡子说,要不赶明把倭奴天皇的祖坟给刨了。我说你拉倒吧,那破地方,说是天皇,村长都不如,能挖出啥好东西。里头的破砖烂瓦,全出手怕是连路费都不够。

    这支关东军精锐,秘密潜伏西宁,寻找“不可名状的气体”。

    日本字本来就是汉字改的。

    胡子也没少看人家的电影,连猜带蒙,大体能读懂。

    便分析:“所谓不可名状的气体,估计就是这尊巨型丹鼎内的真气,是炼药逐渐积累的雾瘴。黄帝城从建立到灭亡,丹鼎下面的火就没停过,长期烟熏火燎,药力氤氲成烟,就成了丹鼎真气。”

    胡子又说:“这股真气可不得了。啧啧,隋唐时,五鬼真人凿开混沌空间,进到黄帝城,肉身只吸了一口,就化为尸魔,能杀半仙,何况一炉子的真气!”

    “嗯,应该如你分析的这样。如此说来,此地并没有被日寇完全破坏。千里之外的老爷岭,还有西宁的神女门山,应该都是金百合计划的一部分。”我点头称是。

    日寇受到驱使,前来盗走丹鼎内的真气。

    这些真气积蓄数千年不曾外泄,内有乾坤,外生五行,说是活死人肉白骨绝不是瞎吹。

    满满一炉子真气,就像快要撑爆的气球。

    倭奴不知道厉害,还以为就是普通气体,戴上象鼻子防毒面具,凿开丹鼎,准备抽走。好比拿针去扎气球,产生大爆炸。

    不仅日寇全军覆没,数百米外的地穴军也全部遇难。

    丹鼎已毁,真气已泄。

    黄帝城传承千年,历代呕心沥血炼出的丹药全废,仅存的半口,由五鬼真人吸了去,肉身成魔,千年不化。

    青纹说:“幸好这些真气没了,否则咱们进来也有危险。”

    胡子一脚踩碎许多日寇骷髅:“这帮王八蛋真他妈可恶,幸好是全军覆没,否则这满殿财宝,足够支付关东军二十年以上军费!”

    “无知小儿,你懂个屁。”

    进入地殿,长生唾手可得,棺老贼开始轻飘飘得意,呵斥一声。

    胡子刚要发怒,棺老贼捶胸顿足:“可惜晚了一步,只差一点,便可成仙得道,这是黄帝城城主都没的待遇!”

    “哦?”

    我心道,棺老贼肯定晓得什么。

    五鬼真人嘱咐历代洋灿,寻到应劫五鬼带入黄帝城,应该也是为了这锅丹鼎真气。

    棺老贼一指头顶,得意洋洋:“如果不信,看看你们头上。可惜了黄帝城千年谋划,历代处心积虑,最后功亏一篑。除了五鬼大教教主,丹鼎真气竟无一人享受!”

    胡子纳闷:“海墁天花,明清皇宫不是没有,有啥稀罕。”

    棺老贼肃穆:“不是上面的金片稀罕,是上面的图画。黄帝城为何修建,为何毁灭,都清清楚楚写在上面了。”

    一时,所有人往头顶金灿灿的彩绘看去。

    中心一块三丈方圆的图案,是天花核心,周遭是各种几何线条,勾勒出一张张古板的面孔,竟成了人类模样!

    华夏,是地理范围,并非特指某个民族。

    太古时,北有狄,南有蛮,东有夷,西有戎。这些部落首领均在中原争霸,陆陆续续千百年,经过战争吞并融合,才有了华夏民族的概念。

    华夏是多元的,是一片星海连接的灿烂,并不止一粒火光。

    伏羲氏启于东夷,压过西北的古羌。

    东夷称王,入主中原。

    留下后裔镇守老爷岭至锡赫特山,是为鬼国,守护通天建木,维系人鬼神交流。

    伏羲氏死,女娲氏继位。

    共工氏不服,东夷爆发内乱,古羌趁势崛起,压过东夷一头。

    几百年后,黄帝自西北,沿黄河古河道入中原,称王天下,击败东夷首领蚩尤,统一华夏。

    为此,设下一“真仙顶礼”风水大局。

    中原的龙脉全部发源于西北。

    从地理来说,西北高于东北,为第一阶梯,不仅是山脉,河流源头也在雪山群峰之中。

    为此,黄帝遣师家造下一古城,是为黄帝城。

    城在昆仑下。

    压住昆仑百万气运,九条龙脉。

    同时控制河流源头,使东夷受制于人。

    黄帝晚年,有海外异人朝贡中原。

    其祖,自称“海国云帝”,泱泱不知几千亿万年。天生三眼,能入视地理,长生不朽。曾创造一个极度辉煌的文明,统治着世界。

    黄帝大喜,封其后裔在黄帝城,借昆仑龙脉之气运,复原祖先遗缺的长生秘法。

    废礼仪,兴巫蛊,从此政令混乱。

    黄帝于鼎湖驾崩,其子金天氏继位,尝试复辟东夷制度,远宪太昊,故名“少昊”。

    内乱,遇刺身亡,其兄弟之子,高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