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盗墓手记_第一百零三章 龙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龙王爷 (第1/2页)

    尸体没有皮肤,只剩一层细若发丝的血管、经脉粘在骨骼在,漂在水里没有重量,过一会便被虾兵蟹将吃干抹净。

    二人心里发寒,过了好一阵,山泽将回过神来,诉说方才潜入河床的一幕......

    据山泽将说,黄河之中泥沙极大。

    但潜到三十米之下,便基本没什么泥沙,只剩一块块巨型石头在河底翻滚,被打磨成比珍珠还圆滑的鹅卵石,像一处天然凿石场。

    避开那些滚动的乱石,山泽将到了河底,四周漆黑,唯有一点手电照明。

    朦朦胧胧中,便觉一巨兽蛰伏淤泥之下,等待择人而噬!

    壮起胆子游过去。

    才发现,所谓的巨兽,竟是比房子还大的铁牛!

    头角峥嵘,四肢粗壮。

    几百年过去,表面被泥沙乱石盘出一层“包浆”,颜色发紫,在河中静静沉睡,仍让山泽将感到压力。

    轻而易举寻到黄河铁牛,山泽将心中暗喜,取了铁凿铁锤,用猪尿包换气,游过去准备取出舍利子。

    不料刚刚靠近铁牛。

    昏暗的河水中,山泽将看到了恐怖的一幕!

    那是一条黑色的,足有十几米长的“海带”,缠绕在黄河铁牛身上,在水中飘荡摆动,犹如一条纱巾。

    本以为是什么水草。

    待到走进一看,山泽将吓得魂飞魄散。

    那,那分明是一条黑色蛟龙啊!

    鳞甲狰狞,四肢盘曲,卷在房子那么大的铁牛上,垂着老牛的脑袋,昏昏欲睡。

    山泽将大呼不好。

    之前他用绝户计灭了十几头黄河巨鱼,以为高枕无忧。

    谁料那黄河之下竟有蛟龙,之前灭的巨鱼,不过冰山一角。

    想到这,山泽将打开葫芦口,让油流出去,整个人快速浮起。

    才浮到一半。

    混沌中,山泽将往身下黑暗的乱流一看,两颗灯笼大的红眼睛从黑暗掠过,沉睡的老蛟龙醒过来,龙爪从他头皮擦身。

    这把山泽将吓得。

    连忙抱着一块滚动的石头装死。

    他跟着石头滚出十几米,幸好黄河下面全是淤泥,这才没有摔死。

    黄河龙王没去理他,山泽将调转方向这才浮了上来。

    听了山泽将的描述,皮戏陈倍感忌惮,注视着这条古老的、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长河。

    “老崔,你当真是看清楚了,黄河下面有龙?”

    皮戏陈心有余悸:“我看得清清楚楚,那鳞片,那龙爪,尤其是那颗龙头,眼睛比灯笼还大,十几米长,比三百斤水缸还粗的身子,跟年画上一模一样!”

    “嘶。”

    皮戏陈不由倒吸口凉气。

    本想取得“万尊等法舍利子”,南下与夏守龙一争倒斗之王名号。

    不料初入洛阳,一波三折。

    先遇风雨客栈,闯骷髅庙,后与人赌头,入东都净土寺。杀趟将,夺宝塔,九死一生!本以为胜券在握,不料那黄河铁牛年深日久,有了精魄。

    牛头镶嵌舍利子,被龙王误以为龙珠,日夜在铁牛身上修炼。

    甭说凡人,便是大罗金仙,岂敢与龙王一争高低?

    想到这,皮戏陈万念俱灰,拍了拍山泽将道:“既如此,天命难违,我们回去吧。”

    “老陈!”

    山泽将向来无法无天,敢在菩萨头上撒尿的主,岂怕一条孽龙?

    “黄河龙王道行通神,咱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山泽将早年在南海当过采珠人。

    深海之中,不乏吞舟之鱼,动辄数十米大。常在母蚌身边为其护法,吞噬南海珍珠的太阴之气,以此修炼。

    为此,采珠人有一套对付水生物的绝杀。

    山泽将推测。

    压在河心的黄河铁牛,因古代冶炼技术不发达,铁牛本身出现了一种磁性,这是防盗的手段,附近连罗盘都无法使用,铁牛本身就是一个大号磁铁。

    往河里洒铁钉伤不了那老龙王。

    故而山泽将再出一记。

    采珠人常用一种“十八排竹水隔子”,圈定水域。

    是用最坚韧的毛竹浸桐油编成,每节有人大腿粗,内用铜丝编固,外包藤条,每三丈,下一铁环,以牛皮气囊捆绑,以此为漂子。

    有点类似现代养鱼用的隔离网。

    古代在大河大江修建堤坝,必须把上游的水隔断,便是用这种“十八排竹水隔子”,先把一方水土圈起来,形成半密闭空间。

    洛阳一代,不乏能人巧手。

    皮戏陈与山泽将倾家荡产,雇佣巧匠制成了八十丈长的水隔子,将黄河铁牛的上游和下游都隔开,形成一方池塘。

    又从山西,运了五万斤生石灰。

    山泽将说,那黄河龙王虽说神通,毕竟是血肉之躯,与大海那些巨鱼没什么两样。

    有些深海巨鱼十分狡猾,不肯吞带了铁钉的肥猪,采珠人就用“十八排竹水隔子”,将海域圈起来,往下倒生石灰。

    生石灰遇水发热,瞬间达百度,能煮熟鸡蛋。

    五万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