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_第一百七十五章、入关和北伐,南北夹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入关和北伐,南北夹击! (第1/2页)

    听到朱道桦的话,罗芳伯就开始盘算开来了。

    从辽东入关。

    得准备个十万大军。

    另外还要度过长江兵入淮南。

    这里面怎么也得个七八万吧?

    这就将近二十万大军了。

    除此之外,海生崴那边发现了沙俄的哥萨克骑兵,也增兵了两千,总兵力已经有三千了,兵力虽然不多,但路途遥远啊,虽然可以通过日本采购粮食支应,但也是在万里之外动兵了。

    另外就是印度洋那一滩了。

    朱道桦这一摊催的也急。

    不过现在也要等法兰西共和国的使者一起出发,因为这法属印度的殖民地虽然是已经卖给大明了,但是现在这個时代一没有电话二没有电报,只有等法兰西的全权东方特使出面,才能证明法兰西是真的把法属印度的那一小块殖民地卖给了大明啊。

    辽东、淮南、海参崴、印度洋。

    这就是四个摊子,四场战争啊。

    同时打四场战争。

    放在前朝怎么都要被说个穷兵黩武什么的。

    事实上现在江南就有不少士绅议论,说着大明武功过盛,穷兵黩武,不恤民力的。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国内尚有大工,雇佣了几十万工人修铁路、港口。

    又组织移民,屯垦婆罗洲、辽东、海生崴。

    还四面出击,战于中原、辽东也就罢了,在海生崴和沙俄起了摩擦冲突也算是情有可原。

    那派几万大兵去欺负印度算怎么回事。

    真的是武功过盛了。

    不过现在大明的朝廷里面,是广东和湖南的官员占了上风。

    广东人本来就喜出海闯荡。

    加上在大明朝廷当上高官的广东人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统士大夫出身的,大多都是在南洋闯荡的广东当地宗族,对于西洋人殖民全世界的做派多少有些了解,因此也不觉得派兵去欺负印度人民有什么道德上的问题。

    湖南士绅则是深受三湘学派经世济用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对于大明现在推进的这几个方向的扩张也没有多少意见,甚至被视为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两江地区的士绅虽然有些牢骚,但是他们暂时影响力不大,现在又不是前明之时,东林诸圣辅政的时候。

    因此这些牢骚也影响不了大明朝廷的决策。

    事实上虽然摊子虽然多,但是大明朝的财政状况还是很健康的。

    新大明的主要税收来源来自于诸口岸的关税、贸易税,同时还有通过货币、金融政策来为大明朝廷创收的手段。

    可以说在对资源的支配和应用上,新大明朝廷要远超前明和大清。

    “从淮南这一路北上的大军本就有预算了,现在就是追加一个从辽东入关的特别预算,财政方面需要做一定的赤字了。”

    朱道桦说道。

    大明朝廷的财政政策是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而并不怎么担忧少量的赤字。

    “十万大军北上,还需要采购一匹在辽东作战的装备,虽是夏日出兵,但辽东入冬早,棉衣需要采购一批厚实的,另外还有冬天使用的帐篷、军靴等,这方面就拿出来招标,给民间的工厂发招标单。”

    大明朝廷的采购也是刺激经济的手段。

    战争对大明而言并不只是消耗。

    包括大量人力的雇佣、军需物资的采购等,大量的金钱从大明朝廷的国库之中流入民间,让货币参与到经济大循环之中,扶持更多的工厂发展,壮大。

    由于战争并不在大明的主要工业产区进行,因此大明朝廷对战争的投入,并未影响到大明朝廷的经济发展,反而在大量投资下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循环,刺激了产能,扩大了就业——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战争景气了。

    这打仗居然没有让大明朝日渐衰落,反而显得越发的繁荣。

    真是咄咄怪事,让许多大明朝的官员们都有些费解啊。

    .......

    “河南局面,莫不是真的要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紫禁城皇宫。

    乾隆也得到了福康安战败的消息。

    从战报上来看。

    太平天国的大军简直是天兵天将了,上万大军强行渡河,然后不休息直接发动了肉搏战冲击。

    顶着炮弹和子弹到约莫十几步的距离开枪,然后发动白刃战冲锋。

    这也太离谱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福康安输的还真的不冤枉。

    只是如果这太平天国真的如此强悍的话。

    那现在这三国之战,最弱的岂不是变成大清了?

    野战打不过明军也就算了,现在连教匪的太平军也有点野战无敌的意思了。

    这大清朝的局面是越来越糟糕了。

    “皇上,洛阳城高池深,教匪短时间内是攻不下来的,不过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围困洛阳,一路北上怀庆府、卫辉府、樟德府,眼看着就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