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_第七十七章、指生为死和旗将汉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指生为死和旗将汉兵 (第2/3页)

朝的八十万绿营兵,还能信吗?还敢信吗?”

    刘墉是当世大儒。

    名望甚高。

    他闻言后当即跪直了身子。

    “万岁,绿营兵可信不可信,关键在于万岁一念之间。”

    “我一念之间?”

    “万岁,大清何以得天下?”

    刘墉的问题让乾隆的怒火熄灭了不少。

    今年七十九岁的乾隆身体健康状况还算好,思维还算清晰。

    作为一名牢牢掌控大清帝国五十五年之久的皇帝。

    乾隆当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是啊...朕差点上了朱道桦的当了!”

    乾隆来回踱了几步。

    “几千名绿营武官集体投降,这里面肯定有诈!”

    “传旨,绿营武官和广东官员集体投降乃逆明离间满汉之策,朕一概不信,这些官员都已殉国,都是我大清忠良,他们的家人也要好生照料,不可寒了忠良之心!”

    好一招指生为死!

    对于乾隆来说。

    两千多名绿营武官投降,十万南方绿营被击溃的造成的军事上的影响,远远小于这件事情造成的政治影响。

    军事上虽然南方诸省绿营损失将近十万。

    但是本来在这大清朝。

    能打的部队都在北方。

    像是索伦骑兵、内外蒙古的骑兵之外。

    就绿营兵。

    也是以陕甘绿营为精锐。

    至于南方诸省的绿营。

    本来就不是太能打。

    而且还在统属上也非常分散。

    以广东的绿营为例。

    几万人马。

    分属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广东提督、水师总兵、各府总兵分别统辖。

    平时当然是为了防止地方将领拥兵自大而采用的互相牵制的统兵办法。

    但是在战时。

    这种办法就不太合适了。

    因此损失的这些南方绿营兵人数虽然多。

    但是对于大清朝来说。

    还远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反而是数千名绿营武官投降,一下子就揭开了大清朝谁都知道,但是谁都不能讲,不能摆在台面上的问题:以少临大,以满驭汉!

    这大清朝。

    是满洲八旗的大清朝。

    大清朝之利。

    有一大半都是属于满洲八旗的。

    整个大清朝就是一个奴役绝大部分的汉人,以供养几百万的八旗铁杆庄稼的体制!

    这些绿营汉人武官的投降。

    打开了满洲统治阶层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不安——他们和汉人不是一路人,他们甚至随时做好了重新返回东北的野林子的准备。

    而这些汉人的投降也可能会起到极坏的示范效应。

    让绿营军中军心浮动。

    这八十多万的绿营兵如果乱了起来。

    这大清朝这一摊铺子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毕竟从康熙时候开始。

    这大清朝的武力支柱就已经变成了绿营。

    另外一方面。

    汉官阶层也不能乱。

    要是没有汉人官僚帮衬着,这大清朝哪里能统治这么大的区域。

    汉人武官、文官都乱不得。

    那这件事就不能搞扩大话,不但不能追究,还要尽可能的掩盖。

    于是乾隆就只能捏着鼻子,把那些投降朱道桦的绿营武官和汉官都“说死”。

    一个两个的都成了大清朝的铁杆忠臣了。

    “万岁爷英明。”

    刘墉高呼。

    可不是英明么。

    要是乾隆抓着这件事不放,非要给那些投降的绿营武官、广东当地文官的治罪,把他们的家人都拉出来来个九族消消乐。

    这乐子可就大了。

    整个绿营上下军心不安不说。

    地方上的汉人文官怕也是噤若寒蝉。

    如果是太平盛世的时候。

    这么做最多也就多制造几次大案。

    多杀几个人。

    反正这大清朝廷杀起人来也从来没怎么手软过。

    不过现在可不一样了。

    那大明的铺子可是在广东开张了。

    汉人的士大夫们有了别的选择,可就不一定会在大清朝这一棵树上吊死。

    如果汉人离心。

    靠着这满洲和蒙古八旗...

    这大清朝的局面恐怕就维持不了了。

    到时候大清朝乘早退回到关外也许还能有个几十年国祚....

    否则全族被屠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刘墉当然也清楚。

    广东的朱明王搞出的局面越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