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冠军_第一零一章 扬眉吐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零一章 扬眉吐气 (第3/4页)

后,就地向前一个俯冲,扑倒在地,他怕晚了被球踢中。足球果然在他上方飞了过去,然后狠狠撞上球网,并将之掀起!

    “GOOOOOAL!!!!!!!!”杨攀一声大吼,然后他向着看台,用力地把双手向上挥动,煽动现场的观众们:你们大声地欢呼吧!为我的进球,再喊大声点!!!

    果然,贺龙体育场就跟着杨攀欢呼,他每抬一次手臂,欢呼声就更大一点!

    “万岁!万岁!!万岁!!!”

    “中国队再进一球!杨攀,队长杨攀!用他最擅长的大力远射为中国队打开了胜利之门!这脚球的时速达到了一百七十公里!这也是杨攀的最高纪录了!惊人的……一百七十公里!”王健翔放声喊道,这么解气的远射,自然也要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来配合才好了!

    当看见足球撞上球网的一刹那,邱素辉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高举双手转身三百六十度,高昂着头,仿佛进球的是他。实际上,球员时代的他就是靠百米十一秒三的惊人速度和内切后的大力轰门而在1983年的世青赛上大放异彩,被评为那届世青赛最佳球员的。可以说现在的杨攀有着他当年的影子,在杨攀抡脚射门的时候,他好像真的看到了他自己年轻时的背影。

    那个逝去的梦,他从世青赛开始,历经荷兰,却在中国夭折……如今命运又让他在荷兰发现了杨攀和张俊,梦想就这样被延续了下来。

    “……这是杨攀在国字号球队中的第一个进球,一脚世界波!”王健翔还在兴奋地说着,大屏幕上在一遍遍地重放这个进球。如此让中国人解气的进球,当然要多放几遍了,可以让韩国人感到不爽的事情,都会做的不遗余力。

    金镐坤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但他又坐了回去,一只手捂着脸,不想去看中国人狂欢的场面。杨攀这脚球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一直认为杨攀很少会射门,实际上从之前比赛来看,他的分析不无道理,但他不会想到邱素辉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在中场休息时要求杨攀多射门。

    在教练方面,邱素辉无疑是优秀的,而金镐坤只是一个普通教练,顶多算是及格。很多东西他想不到,或者会往错误方向考虑,不能一针见血地看出问题所在,然后在临场指挥上加以调整。他每一步都是在照着教练员培训班中学来的东西按部就班,这就是他和经验丰富的邱素辉的差距。

    只沮丧了一会,金镐坤就猛地站起来,走到指挥区,大声喊着李天秀和朴智星的名字,让他们多一点配合,不要单打独斗,中国那个身体强壮的后腰可不是吃素的。只要用传球和交叉跑位就应该会带乱两人的位置。

    你们有杨攀,但我们也有朴智星和李天秀!金镐坤布置完一切,又坐回了教练席,但他依然没有意识到李天秀和朴智星这两人和杨攀已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了。

    中国球员在国外的优异表现,并不象中国人想得那样在整个亚洲就家喻户晓了,实际上韩国和日本更多的是把他们关注的目光投到自己的海外球员身上,对于邻国的足球也只是偶尔提一提。正是这种情况,会让金镐坤以为杨攀与张俊也就和朴智星、李天秀还有车杜里差不多。

    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害惨了韩国队。

    ※※※

    重新开球后,韩国队一改刚才慢吞吞的样子,全力猛攻。他们必须急起来了,否则0:2的比分足以让他们败北。

    朴智星和李天秀果然遵照教练指示,在前场交叉换位,互相吸引对方的防守队员,为其他队员创造机会。

    一开始李永乐和王钰还会跟着对方跑,这样确实带乱了防守位置。但是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两人便不那样做了,他们稍微商量了一下,然后盯人防守变成了区域防守,一人固守一边,随便你怎么跑位。

    胡力发现了这一变化,有些奇怪地问身边的邱素辉:“你没有发布指令啊!”

    邱素辉点点头:“那是他们自己的判断。”

    “但这样一来,你的安排……”

    “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有很多的时候你就不用再手把手地教他们该如何走,而要告诉他们做什么。用脑子踢球可不只是表现在怎样运用技术动作上,更多的还是在于判断场上局势并做出决定。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要让李永乐做核心了吧?”邱素辉扭头对胡力笑道,“他是一个真正在用脑子踢球的人啊。”他指指自己的头。

    ※※※

    李天秀又和朴智星做了一个交叉换位,他发现防守他的不是难缠的李永乐,而是中国队的14号,心中如释重负。说实话,那个15号太难对付了,他身高腿长,防守范围大,身体又强壮,无论自己是要突破还是传球都会被他干扰。

    但是现在这个14号呢?

    李天秀决定突破,用技术晃开对方,然后吸引对方一到两名防守者,再把球传到空当去。

    想法不错,但王钰也不再是第一场比赛被一个朴智星突得狼狈不堪的王钰了,他虽然在进攻上不如李永乐,但一米八六的身材让他专心防守的话,同样会给敌人造成非常大的麻烦,何况他的体力也是队内最出色的几人之一呢。

    李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