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5章 越国攻略 (第1/3页)
一国首都,向来都是江山命脉之所系,如果都城所在地选择的不好,对江山社稷的存在来说,便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危急时刻,很可能一个本不该轻易灭亡的国家便因选择的国都地理上没有优势,从而轻易覆亡。 越国的都城如何呢?越国的都城在会稽。会稽近海,距都城没有多远便是一个海湾,出海捕鱼在当时还没有这个条件,更谈不上经商码头,因此海湾非常荒凉,连个地名儿都没有。很多年以后,这个海湾才有了名字,那时它叫杭州湾。 英淘率领的大军便是从海上折入杭州湾,在靠近越国一侧的海岸线登岸了。 庆忌伐吴时,孙武便曾利用海船长途迂回,绕过夫差防御的主要方向,自其腹心登岸作战。从海上运兵,这才春秋时代是史无前例的作法,这件事对近海的越国造成了极大震动,有些颇有远见的大夫甚至曾经进言,请求国君将都城内迁,因为他们感觉到一直以来是天然屏障的海疆从此不再安全,绵延无限的海岸线根本无从防御,谁也不知道强敌会在哪一天,会在什么地方登陆,从而绕过他们陈于边境的大军直取都城,原本的天然屏障反而变成了易受攻击的一个软肋。 然而迁都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旦迁都,许多本地公卿世族的利益就要受到重大影响,因此这件事还没有得到绝大多数的公卿大夫们支持,暂且搁置了下来。 勾践心细如发,他虽然不知道吴军北伐根本就一开始就是对越国设下的一个局,还是顾虑到了大军倾巢而出,内部空虚的万一之险,因此对集中了吴国大批战舰的南武城派出了许多斥侯密探,严密监控那里每一艘战舰的进出。但是饶是勾践机敏多智,也没有想到做为整个灭越计划的重要一环,庆忌早已派人同鲁国取得联系,向鲁国借船运兵了。 当英淘率军在杭州湾登岸时,海边的渔夫们诧然看着数不清的大木船飘摇而来,眼见从未见过的如此奇景,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吴军根本不去理会这些在近海打渔的渔民,他们一队队离开木船,大模大样的走到平坦的沙滩上,在伍长、两司马、卒长、旅帅等各级军官的号令和大旗指挥下井然有序地排列着队伍。 孙武在飞狐谷时曾按照低阶军官的标准对每一名士兵进行训练,这些士兵经过伐吴之战的战火洗礼,已经成长为一个个合格的军官,颇具指挥能力,在他们的指挥下,整支队伍迅速集合完毕。 随后英淘开始调兵遣将,他派出由两名旅帅统领的一支人马攻向吴越边境处的越军驻地。自从越军主力进入吴国作战后,留守在御儿城对面越[***]营的士卒已经不多,而且大多是老弱残兵,这两旅人马已足以解决他们。 英淘又派出一卒人马,和四十多名东夷神箭手一齐护送丹乌从陆路继续向南挺进,这四十多名东夷箭手人人挎弓背箭,另一侧肩头都挎着一个沉重的包袱,里边都是些珠玉财宝。他们此番深入越国南部,肩负着一项很重要的使命:招安。 越王允常姓姒,姒氏一族原本居于北方,在今齐国境内,由于齐、鲁、吴等国相继建立并强大,在周王朝建立前便已存在的商朝诸侯国越国被迫一步步向南迁徒,直至来到如今的越国地带,并在这里定居。 说起来,他们也是越国的外来一族,当地本有许多自古在此生活的本地民族,其中最大的一支也是夷人后裔,世人称之为三夷。 但这仅是世人为了和淮夷、东夷不同居住地的夷人区别开来才如此称呼,在三夷人心里,却是自认和东夷、淮夷同为少昊后裔的夷人一族的。越国对这支国内人口最庞大的异族始终视为异类严加防范,对他们的统治也比较严格,吴国近年来向越国索要的大量木材、矿石,便被越人做为徭役分摊到了这些夷人身上,让他们入深山伐木、进山洞刨石,艰辛的生活、繁重的劳役令三夷人对越王允常的统治极为不满。 此次嬴蝉儿派丹乌随英淘大军南下,便是要以夷人之王的名义,派使者与三夷族的首领接触,劝说他们揭竿而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