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暴发机会 (第2/3页)
而这些环节,哪一步都存在着不可控的因素,也与天气和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万一哪一个环节要出了问题,都能让海参产量产生重大损失。 所以周副总这么干,风险绝对大于把握,百分之九十九是要出状况的。 既然这样,那么无论怎么看,怎么说,海参这玩意也是“供不应求”四个字。 而只要这一条不产生根本性的逆转,那海参就永远会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价格根本就不可能只靠一个官方定价,就实在地降下来。 与之相仿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市面上的那些紧俏商品的代表——“三转一响”了。 由于我国目前工业水平有限,产量不能满足全民的需要。这些本来很普通的轻工业商品不仅价格居高不下,要买还得凭票。 而老百姓要弄到这些商品,光凑齐工业券就得额外费一番心力,甚至花上一笔费用,那还都趋之若骛、心甘情愿呢。 这些产品最紧缺的时候,还得买礼物搭人情。可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能买到手就谢天谢地了,根本没人觉得亏…… 洪衍武是洋洋洒洒说的挺痛快,可他讲的东西尽管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终归超越了这个年代的认知。 “海碰子”们的文化水平又都不怎么高,其实听了半天,大多数人还是半懂半不懂。于是有人就忍不住开始表示质疑了。 比如“虾爬子”就说,“那‘三转一响’可和海参可不一样,那都是能反复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不买你就没的用。海参可是吃了就没了呀?老百姓就算不吃它也能过日子。而且‘三转一响’的官价本身就高,海参的价钱现在可是降了呀,它们之间又怎么能做比较呢?” 他的话让许多人都跟着点头,显然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只是这个问题在今天看,却显得有点幼稚可笑了。洪衍武当然没被问住,坦坦然又举了一个例子。 “不是必需品又怎么啦?官方定价低又怎么了?你们难道忘了茅台酒了吗?” 确实,要这么说,茅台酒应该是一个更恰当的实例。 因为茅台同样是比较奢侈的消耗品,老百姓的日常对这个东西很少有需求。并且官方定价才十元钱左右。谁家碰到值得庆贺的喜事,要真想买个一瓶两瓶,也几乎人人都买得起。 但实际情况却又不是这样的。正因为茅台酒产量有限,虽然官方定价不高却绝对无法惠及大众。 对身居高位有门路的人,它当然就是十块钱。可没这路子的老百姓,你就只有找能弄到手的人乖乖加钱了,二十是它,三十是它,四十、五十也是它。 像前一阵,洪衍武为了“大将”婚礼,通过招待所谢经理买到的茅台就是二十块一瓶。 那还是商业系统内部的友情价呢,而且再想多买也没有了,一箱12瓶就是谢经理最大的能力了。要不怎么还送了谢经理两瓶呢? 没办法,官价定的再低,买不到货一切瞎掰。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社会上的所有商品一直就存在“双轨制”,国家后来正式发现这个情况严重,不得不发布相关管理政策时,那早已经是后知后觉了。 这个例子一举出来,“虾爬子”就没话说了,他不得不承认这是真实的客观存在。 可“巴蛸”想了想,还是有一个挺关键的问题不明白。他就问,要是按照洪衍武这个理论,海参的价格也应该像茅台一样,远比水产商店的价格要高出一大截才对呀?可为什么现实中却是截然相反呢? 这个问题,洪衍武也没为难,他想了想,很快就切中要害地做出回答。 “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茅台这种东西,民间可没法自行生产,能搞到的渠道必定要通过官方。但能捞海参的‘海碰子’可就多了。从产量上看,‘海碰子’每年的一百吨,基本可以撑起滨城海参产量的半壁江山了,绝对是最有效补充货源。” “再加上‘海碰子’私卖海参属于闲散交易,难以形成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