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宋_169.来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69.来历 (第2/2页)

阵前,右手横剑,左手端出一枚虎形金印。

    “高宗钦赐印信在此,谁敢造次!?”

    又一次停下脚步的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全都看向了高知县。

    “高宗钦赐?……”高知县满肚子狐疑,该不是假的吧?

    心里可以这样想,但他嘴上却不敢出声质疑,只好走过去,站在衙役堆中,耷着脸问道,“你便是姜娘子吧,这金印可否容本县一观?”

    他现在想先搞清楚这金印到底是真是假,是做什么用的,再做计较。

    “正堂是要验印?尽管验!”绾绾让云娘将金印捧了过去。

    高知县翻看印底,十二个篆体大字映入眼中,“世授平江奉化军都指挥使印”,不由心中一震,这世职居然是真的!?

    急忙去看印身,上刻‘建炎三年六月文思院奉御令铸’,规制细节上找不到任何瑕疵。

    “建炎三年?”高知县口中惊呼,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是怎么回事?”

    “你看完了没?赶紧还回来,要是弄坏了,你一百个脑袋都赔不起!”云娘气嘟嘟的。

    高知县顿时觉得手中金印十分滚烫,赶忙恭恭敬敬的双手捧还给云娘。

    他知道眼前这小姑娘可不是说笑,也不是恐吓他,军将印信事关兵权,万分重大,更何况是高宗时传下来的,意义更是非比寻常。

    这时,围观群众中,一名老者惊呼,“建炎三年?我想起来了,陈家祖上乃是在‘明受之变’立下首功的陈思恭!”

    经他这么一提醒,在场大多数都是读书人,不少人都明白了过来,都不再怀疑那世职的真实性了。

    倒是赵孟启比较懵逼,不知道这个陈思恭到底立了多大的功劳,居然可以让赵九妹不顾大宋的政治传统,破例授出世职。

    其实也不算毫无先例,南渡以前,西北的府州,便一直都是由折家世袭知州达两百多年,不过那是有历史原因的,也因为府州仅凭一隅之地顽强抗击辽、西夏的进犯,深得赵宋皇室信任。

    这厢军都指挥使,当然是没法和府州知州相比,但是以赵家皇帝的保守来说,绝对绝对是天大的恩典和信任。

    “敢问,这陈思恭到底是立下什么功劳?”

    也有一些人和赵孟启一样不明白,所以问了出来,立马就有好为人师的人解释起来。

    原来所谓的‘明受之变’,也被称为苗刘兵变,就在建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当年三月,扈从统制苗傅和御营右军副都统制刘正彦因对高宗宠信宦官不满,以及认为自己受到恩赏太少引起心理不平衡,在杭州悍然发动了兵变。

    兵变中,他们诛杀了高宗宠幸的权臣及宦官,名为‘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改年后为‘明受’。

    但苗刘二人显然没有什么出色的政治能力,掌握了政权之后,甚至都没有进一步的有效措施,还被宰相朱胜非迷惑。

    当时驻守在吴江的是御营前军,大将张俊是御营前军统制,陈思恭是御营前军统领。

    意图将御营前军收为己用的苗刘二人,便用朝廷的名义,要把张俊调走,把军队指挥权转交给陈思恭。

    陈思恭之所以会被选中,也是因为他在军中拥有的声望足以服众,但是他并没有接受这个任命,这个表态使得御营前军免去陷入内部斗争分裂,而御营前军正是日后平定这场叛乱最重要的一支武力。

    随后,各路大军集合于平江,张浚和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联名传檄天下勤王,向杭州进发,讨伐苗刘。

    陈思恭率领的水军作为先头部队,前往杭州,目的是防止苗刘二人挟持高宗等皇族通过钱塘江从海上逃离。

    他到达临平后,率军与叛军力战,大破叛军苗翊与马柔吉,挺进北关。

    平叛很顺利,只打过这一场遭遇战外,并没有遇到什么有力抵抗,等大军到达杭州时,苗刘二人就怂了,带着嫡系军队弃城逃跑。

    陈思恭带着部队,最先进入了临安,面见了惶恐不安中的高宗,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劫后余生的赵九妹在激动之下给立下救驾大功的陈思恭许下重赏。

    事后,高宗大肆封赏平叛功臣,比如封韩世忠为少保、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御书"忠勇"赞扬其忠心,另外封其夫人梁氏为护国夫人。

    但是一连串的封赏名单中,陈思恭并不显眼,只得了个御营后军统制、浙西宣抚使,依旧率水军镇守于吴江县。

    至于这世职都指挥使怎么来的,大约只有少数人才知道了,总之不会假就是了。妖精吃俺一棒的不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