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6章 人老若童,争执不休,却不忘改进科技 (第2/2页)
方方正正的铁块,就变成了一个圆柱形。 张继孟松开脚踏杆,将铁块再次调整了位置,又是一顿操作,还不待铁块冷却,一个一尺长、脸盆粗的圆柱,就做好了。 朱由检索性任由两人争吵,仔细看了过去。 看样子,张继孟在打造的,似乎是一个炮筒。 只是这玩意太短了。 震耳欲聋的冲压声,完美的制止了两个老人的吵架。 朱由检指着张继孟正在加工的工件,开口道: “你们可以直接冲出炮膛的内径,只需要准备一根圆柱,趁着……” 朱由检正要将后世冲压火炮的办法讲出来。 哪知道张继孟已经掏出一个小圆柱,放在了大圆柱的中间,然后踩下了脚踏杆。 圆柱瞬间就成了环形。 张继孟又拿起一根长圆柱,插进内口,放倒锻件。 旁边的工匠,在冲压台上摆放了两个支撑。 三人一起发力,将长圆柱放在了支撑上。 有人用夹子推动火红的圆柱,放在了冲头下。 “哐哐哐!” 张继孟踩着脚踏杆,在冲头的锻打下,火红的圆柱不停地延长。 每冲压了一下,张继孟就要微微转动圆柱,冲压出来的工件,也越来越长,越来越圆…… 片刻之后,竟然形成了一个两尺长,内环约莫有脸盆粗,厚度只有半指的炮膛…… 朱由检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已经冲压完毕的炮膛,心中已经无力吐槽了。 这尼玛…… 明人有这么聪明的吗? (番茄的母集团抖音,有铸炮视频,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基本上与上面的流程一样。 另外,根据世界火炮史,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初,火炮、火枪技术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到了两百年后的1860左右,才开始再次飞速发展。这中间的两百年,是各种战术的出现时期,火器技术也好,工业技术也好,没有大的变动。) 朱由检目瞪口呆…… 毕懋康却已经放开了与大哥毕懋良的争吵,他扯着嗓子道: “陛下,这是我家大哥想出来的法子,他说这玩意力气这么大,直接压出内膛,肯定会快了很多的……” 这一刻,这个白发老人,似乎忘记了他刚才还在跟大哥吵架,竟然替大哥邀功起来…… 毕懋良嘿嘿一笑,噪杂声中,也扯着嗓子,毫不知羞自卖自夸的吼道: "陛下啊,老臣我这法子咋样?" 朱由检默默地伸出了大拇指…… …… 朱由检跟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继续朝前走。 只见前面是一个负责锻接的车间。 “咱大明铸造红夷大炮啊,都是采取分段瓦状铸造法,各个部件铸造完毕后,合在一起,再次锻打成型的……” 毕懋康喋喋不休的讲述着铸造原理。 分段瓦状铸造法,早就存在了,甚至能追溯到武宗朱厚照时期。 …… 两人到了光化之后,见王廉数次提及没良心,说陛下南下的路上,没良心火炮可是立了大功。 两人本就是痴迷武器之人,当即就对大名鼎鼎的没良心炮来了兴趣。 于是,让王廉亲自要来了一门没良心。 两人仔细研究一番之后,却发现这玩意的做工很是粗糙不说,射程还只有百丈左右。 这玩意的威力虽然很大,然而操蛋的是,落弹点太坑爹了!火之虎vvvv的我崇祯绝不上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