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祯绝不上吊_第223章 帝师家族彭而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3章 帝师家族彭而述 (第2/2页)

地还有人说彭、井是一家。)

    1633年,28岁的彭而述考中了秀才,成为整个南阳境内的名人。

    ……

    (有人说秀才就是初中生,简直要笑掉大牙。

    每个县录取的秀才名额,在20名上下浮动。

    每年全国新晋秀才,在两万人左右。

    顾炎武说:‘明末秀才以上者,每个县以300人计算,总数量不会少于50万人’。

    也就是说,士绅这个群体的总数,也就50万多一些,绝对不会超过百万。

    咱们就不说初中生了,大学生有多少呢?

    不说全国,单单武汉一个市,在校大学生超过了100万人!

    21年人普,全国大学生以上者,总数在2.2亿以上。

    秀才相当于初中生?

    与秀才这个数量最接近的是——博士生,每年录取7.5万人左右。

    从政治地位、考取难度、福利待遇等综合考量,秀才的含金量,最低应该等同于博士了。

    至于举人,一旦做官,起步就相当于副市副县,最起码也相当于政法的博导了。

    进士呢?

    每三年才录取三百人左右,这个比例,最低也相当于两院院士。论权力,进士更是即将正县、副市了,远不是院士能比的。)

    彭而述考中秀才之后,已经无力继续苦读。

    到了此时,井家若是继续支持彭而述,那是在寻死!

    这倒不单纯是因为赶考的费用,不是一般人家井家,能够承担的起的;

    能够得到秀才公的80亩免税田,已经是做为土绅的井家,最大收获了……

    若是井家人心不足,到最后,连秀才公这一级的免税田,都保不住!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井家有高人啊,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后,及时抽手了!)

    井家不支持,彭而述顿时犯了难。

    ……

    但是,秀才以上,土绅玩不转,士绅可以啊!

    彭而述找到了身为新野知县的杨奇,前往投靠。

    杨奇考校一番后,觉得这人能成事,值得投资。

    于是,杨奇一力承担了彭而述的读书费用,甚至将他接到城内打钟寺常住。

    不但承担了他的衣食住行,更是每月给20两纹银,以为他结交士林人物而用。

    这还不算,更是封闭寺庙,下令除了士林人物外,闲人不得入内!

    没了后顾之忧的彭而述,三年后的1636年,一举考中举人。

    出了一个举人老爷,不管是前朝的王家镇,还是先前的井家镇,都已经不足以当做当地地名了。

    于是,彭家镇这个名字,就取代了当地原本的名字,成为了当地的新名字。

    后来,又因为彭而述在当地修了一座桥,于是改名为彭桥镇。

    这个名字一直流传到了后世。

    四年前的崇祯十三年(1640年),彭而述进京赶考,直接三连中,考中了进士,被崇祯派到山西做县令。

    去年,因为老母身死,彭而述返回家乡守孝(李自成连夺陕西、山西,势大,他见机不妙,溜了。)

    (彭而述的这个例子,一拿出来,诸位都知道士林是一个什么样的操作了吧!)

    ……火之虎vvvv的我崇祯绝不上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