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永昌_第一百六十章 问心无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问心无愧 (第1/3页)

    “一二一,一二一,立定……”

    “向右转,王二狗,又是你!右啊、右转啊,拿筷子的手才是右啊!”

    “报,报告连长,这就是我拿筷子的手……”

    谯郡、苦县。

    陈家军第四营校场,队列训练的呼喊声此起彼伏、热火朝天!

    在本着“我苦点累点无所谓,但一定要让新兵们也好好接受接受军训锻炼”的奉献精神,以及集体升官的诱惑下。

    由亲卫营三百甲士转变而来的红衣军第四曲教官团成员们,集体都跟打了鸡血一样,热血沸腾的投入了轰轰烈烈的练兵事业当中!

    而且训练量一个比一个狠。

    什么?

    你们连卯时五更就起床出操?

    那我们连就四更天出操!

    什么?

    你们连每天要二百俯卧撑要做五组?

    那我们连就做六组!

    什么?

    你们连每天都要负重越野二十里?

    那我们就负重越野二十五里!

    那股子“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狠劲,连陈胜见了都觉得残忍。

    忍不住心想,当初老子亲自操练你们的时候,也没见你们这么积极……

    更令他无语的是。

    这群牲口不但下手狠,手段还一个赛一个的花!

    当初他亲自训练亲卫营的士官们时,将自己记得的思想教育训练手法,也轮番在他们身上使了一遍。

    包括但不限于:忆苦思甜大会、拉歌、茶话会,以及诸如拔河之类的团体运动等等项目。

    不过这些项目,他大都只是浅尝辄止。

    但以他的身份,哪怕只是无意之间的一句话,落入了季布他们的耳中,那也会是如同圣旨一样的金口玉言。

    更何况是陈胜郑重其事的带着他们开展训练项目?

    于是乎,他们将这些训练项目带了回去,变着法儿的给自己麾下的士卒使上了。

    而今这些士卒,又变着法儿的给这三千五百降卒使上了!

    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这些降卒白天的时候,被这些牲口操练的欲仙欲死,恨不得抄起尖刀在这些牲口身上捅出十个八个透明窟窿。

    可到了晚上。

    这些个降卒,不是哭天抹泪的搂着白天折磨得他们欲仙欲死的牲口们,一口一个“排长(连长),我错嘞,我不该加入那烂怂太平道,祸祸同胞……”。

    就是嘻嘻哈哈的撺掇着他们的排长连长“你这么牛,咋不敢跟连长(营长)干一架呢?咱们排(连)吃不着肉吃,就是你这个排长(连长)太怂!”

    然后第二天就又满血复活,继续被昨晚还亲如手足的排长(连长)折磨得嗷嗷叫。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这招套路。

    属实是让这群牲口给整明白了,都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此时此刻,一身戎装的陈胜,就伫立在校场正北方的点将台上,锐取剑悬于他身前的空中,密密麻麻的银亮剑气围绕着锐取剑缓缓游曳。

    他正一面控制着周身的劲力,进行日常的武道修行。

    一面俯览着下方的三十正在操练的方阵,检阅着季布他们的操练成果。

    他日日都会抽出时间,来此检阅。

    是以,他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支降军的精气神,一日一个样。

    就令行禁止这一块,这支降军已经全面超越赵四麾下的红衣军第三曲,十分接近于出征前的红衣军第一曲。

    要知道,季布他们接手这支降军,才短短六七日的光景。

    而红衣军第一曲,建军已三月有余,中途还多次出战,也算是见过血的军队。

    就令行禁止而言。

    季布他们所用的队列操练法,与陈三爷操练红衣军第一曲的幽州军新兵操练法,虽各有优缺,但其实相差不大。

    队列操练法,优点在于精细化、科目化,能够系统性的培养士卒对于命令的服从性和反应速度。

    而陈三爷所用的幽州军新兵训练法,优点在于包了强化令行禁止观念的协同作战配合……新式练兵法肯定有协同作战配合的操练内容,可惜陈胜只知道一个著名的“三三制战术”,其他的,大学军训也不教啊!

    两种练兵发既既个有长处,那么即便在成军速度上,队列操练法能略胜于幽州军新兵操练法。

    红衣军第一曲的数倍操练时间,也足以彻底抹消掉队列操练法。

    可现在摆在陈胜面前的结果,却是同等练兵时间下,队列操练法的成军速度,数倍于幽州军新兵操练法!

    那么,问题显然就不出在操练法的优劣之上了。

    而是出在思想教育这一块儿了!

    再准确点说,应该是“我要做”与“上司要我做”之间的区别了。

    这个结论,令陈胜有些沉默。

    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他非常清楚。

    他改军制的目的,也就是在为了能将思想教育深入到底层士卒之中。

    他知道这很困难。

    但他不会觉得,自己抄作业,还会比当初做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