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章 真不要个大碧莲 (第2/2页)
被弄得不知所措。 “岳父,皇帝是您兄弟,也就是我伯伯,我也算是皇亲,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好,好,好!” 弘治皇帝连续说了三个好字,表示对女婿的认可。 剩下来就是关于盐引的问题了。 谢迁历来是主张取消盐引,可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简单啊,朝廷用三盐引换一石粮,粮商们都不为所动,那还要盐引作甚?政令颁布,把黑锅甩给粮商就好了。” “……” 弘治皇帝一口茶汤喷了出来:卧槽,你好不要个大碧莲啊! 所谓盐引,就是指官府发给盐商的一种食盐运销许可凭证。 这事还要追溯到齐国,齐桓公采用盐铁专卖,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其他诸侯国看到以后,自然纷纷效仿。 打那以后,食盐的贩卖,就成了国家的专利。 尤其是在大一统王朝的时候,对食盐的贩卖运输,更是管制得极为严格。 但国家负责盐铁专卖的话,很快就遇到了另一个问题: 国家可以制盐,但是却不能直接卖盐。因为如果直接卖盐的话,这里面成本太大,非但不会给国家增加收入,反倒会给国家增加负担。 所以,很快就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国家只负责制造食盐。而贩卖的工作,则交由商人们来完成。 于是,历史上有名的盐钞法就出现了。 由政府发行盐钞,一盐引三百斤食盐,商人们花钱或者用粮食都可以买盐钞。 理论上讲,盐引这就是最早期的期货。 但是,好景不长,这种盐钞法,很快又遇到了问题。 大明朝有个小机灵鬼儿,见盐引是生财的宝贝,就往死里印刷。 这导致盐钞印得太多超额了。这就导致盐引不单单是用来取盐的东西,而是成为官方投放于市场,因盐价变化而产生价格波动的期货债券。 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这一现象被称为“占窝”。 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破坏了开中制度,也严重影响了大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改革盐法以弥补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势在必行。 好几朝的皇帝都要废掉盐引制度,却被皇亲和言官骂得体无完肤,最终不了了之。 “废除盐引,要一步一步来。先找粮商背锅,然后把开中法变为折色法,让国库先捞一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减少盐引的印刷,等食盐的提纯方法上来,就果断取消盐引,让食盐彻底变成国有。” “办法是好办法,但让谁做这件事比较好呢?”弘治皇帝问道。 “肯定是太子少保叶琪了呀,人家做这个是专业的。” 李牧也是按部就班,历史上记载,弘治朝的营收就是把开中法变为折色法,才让朝廷有钱的,也只叶琪把徽商正式推上历史舞台的。 弘治皇帝和谢迁相互对望,叶琪确实是最佳人选。 但很快随之而来的问题又出来,弘治皇帝又抛出一个问题,“使用折色法又会滋生一批新的朋党,该如何解决?”打小我就疯的大明:家兄朱厚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