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2/3页)
小队为单位,将所有大户人家都控制住了。王伟正带着人一家书房一家书房的搜信件。按你的意思,咱们做事要做得像点样子。那些人的家眷和财物,没有人动。” 本来于谨还想强调一下,不过他感觉刘益守这个人心思通透,不想做的事情就是不想做,不存在想不到的问题。 “兄弟们都辛苦了,这一次被判定为邢杲同党的大户,除了不要搞灭族,其他的按尔朱荣那边分钱的规矩来吧。 青徐不是久留之地,等咱们找到一块好地方,休养生息,再来从长计议。” 听刘益守这么说,于谨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接话,对方把要说的都说完了,他都感觉再搭腔都是多余的。 “贤弟,我们这帮人一路走来不容易,你觉得,哪里是风水宝地?” 这个问题,于谨一路上都在考虑,只是没有什么结果。今天正好谈起这个话题,一定要问一下。 “河北万众瞩目,人多粮足,物产丰饶。得之,即有争夺天下的资本。” 刘益守走到于谨面前,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可是,好地方,竞争也大。我刘某人自问何德何能,可以占据河北?” 于谨面露苦笑道:“我最开始想的就是河北,只怕不给尔朱荣当狗,那是想也别想河北的事了。” “可不是么。”刘益守叹息一声道: “说完河北,再来说关中。关中原有八百里秦川,有四塞之固,易守难攻。只是,自汉末以来,关中残破两百年,饱经战乱,人烟稀少。更有诸多胡酋,桀骜不驯。气候又是连年干旱,民不聊生。” 刘益守记得,前世史书上北周到唐初这一段时间,关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就是“长安大旱”! 十年起码干旱八年,剩下那两年发洪水!关中从现在算起,到唐朝灭亡,都没有解决关内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要是去关中,自保无碍,但起码得过二三十年的苦日子。 如果没有被逼入绝境,刘益守不可能走这条路。听起来,于谨似乎兴趣也不大的样子。 “关中的情况非常复杂,我们确实不适合去关中,那是下下策。” 于谨有些疑惑的问道:“难道占据京畿么?” 京畿就是洛阳,弘农还有虎牢关,最多包括扼守南北东西要冲的荥阳。这地方不能说不好,只是“王气太足”,刘益守这小身板承受不起。 “那是元子攸的棺材,我可不去。” 刘益守摆摆手说道,他要是想呆在洛阳,当初还需要跑路么? “青州地域狭长,易攻难守,不可独存。你看邢杲折腾了一年,至今也打不过济南郡,就知道这里进来容易,出去可就难了。 咱们在青州积攒民望与部曲,磨练行伍。可是,这里绝不是合适的安身之所。” 这个观点于谨是认同的,正因为认同,才会感觉困惑。这里不行那里不好,难道去幽州混?现在幽州的很多胡人部落蠢蠢欲动,去了那边就难搞了! “有一个地方,原本是个绝地。然而在特殊的对峙情况下,那里却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 刘益守笑着说道,关于这个问题,他已经想得很明白通透了。 “哪里?” “寿阳!” 刘益守斩钉截铁的说出两个字。 “寿阳……是哪个寿阳?” 这个答案,有些出乎于谨意料,他原以为对方会说荆襄或者蜀地。 现在有两个地方叫寿阳,都是被南梁所控制,而且是牢牢控制。 其中一个是原来大名鼎鼎的寿春城,因为避讳改名为寿阳。这里原本是两国边境,可现在北魏政局崩溃,各地混战,官府权威形同虚设。南梁趁机占据了寿阳以北的很多地方。 另外一个,则是后来的扬州它现在短暂改名,由广陵改寿阳,但是很快就会又被改回广陵。 如果是后一个,那就几乎是把刀架在萧衍眉毛上了,扬州离建康咫尺之遥。于谨觉得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显然是原来的寿春城,离合肥不远。” 刘益守自信满满的说道。 两国边境么? 于谨若有所思。 如果是前二十年,待在这里简直找死!几乎没有一天安生的,萧衍得了南齐的天下后,迫切要证明自己的正当性,唯有开疆拓土,才能彰显权威。那段时间,南朝对北魏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