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开荒挖井 (第1/2页)
其实关于这野菜之事,孟学民只想到了其一,严亦飞则想的更多。 重要的是,在田中种地要消耗的人力都是壮劳力最起码也得是中青年妇女才行。而收集野菜则可以更加充分的去利用人力资源,无论是老人还是七八岁的孩子,都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毕竟每个壮丁一定会有他的家人,也就是所谓附属人口。野菜的产出虽然不稳定,而且野生的野菜的产量也少了一些,但是收获的野菜也能减少一些粮食的消耗,因此宝贵的粮食不会被白白消耗掉,反而相应会多节省一些粮食,这样总的来说肯定是赚了。 而且严亦飞在部队时,在当时的中央七台耕战频道也看过相关的节目,这野菜如果改成人工种植,其产量也是不小的。 其中蒲公英,也就是东北常说的婆婆丁。是比较常见的野菜,一年可以收四茬,每茬亩产有两千斤以上,全年亩产量高达八千斤到九千斤左右。 而且蒲公英的花可以加工成泡菜和泡酒,蒲公英的叶和根可以加工成茶,也能有经济效益产出。而且蒲公英制成的茶叶在后世卖的可一点也不便宜,好一些的蒲公英根茶甚至能买到五百块钱一公斤。就算在这明末的时候,这蒲公英茶没有什么市场卖不出去,但是也能分发给百姓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不是。 另外几种常见的野菜当中,荠菜的亩产超过三千斤,马齿苋的亩产量七千斤左右,而蕨菜种植一次可以连续采收十五年,亩产量两千斤以上,而且其耐寒和耐旱力是很强的。 塔读@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首先是选址,在挖井之前那个井匠先选择了十几处长有茂密艾蒿丛的地方。打井人在打井之前并不知地下水距地面有多深,全凭地面的艾蒿当向导。 随后,那个井匠拿出了一种古人打井的专用工具,土语称蝴蝶锥,那锥的头部形状像现在的冰锋,上部有两个形似蝴蝶翅的泥斗,锥头在钻井的同时也把泥沙带到了泥斗里,装满后拉出地面进行清理。 然后,井匠在选好的地方铺好绳子,绳子上面和垒墙一样垒了一圈砖,干砌,不用灰不用泥,直径大概在七尺左右,这样的的墙大概垒了一米高,用绳子把砖捆好,上面留着绳头甩在墙外。 又有两个百姓进入墙内把土挖出来,挖到差不多看不到人的时候,开始挖砖墙下面的土。四周均匀的一点点的挖,让砖墙可以慢慢沉下去。 砖墙沉到快到地面的时候,绳头还是甩在外面,继续垒墙到三尺高。这时候下面挖的已经有六尺左右深了。井口上面架了个辘鲈,方便人上下以及从下面用筐取土上来。 随后那井匠又指挥人在下面一直挖,砖墙一直下沉,绳子始终留在地面上。越挖越深,当挖出水的时候,以前吊土的筐就换成了水桶,把泥浆吊上来。。井下面很冷,即使此时还不到深秋,天气还很温暖,但是挖井人仍旧需要用喝酒来驱寒。 继续往下挖,这时候井口开始往里面收,每层砖往里面收一点点,土也跟着填上。收到大概三尺直径的时候,井下面出来的水过一晚上就有一人多深了,早上开工时候需要往上淘很多桶水。这时候,井的深度基本就差不多了。 下面的工作叫做淘井。就是把井里面的泥水都弄干净。先把井里的泥水都淘走以后,在井底活铺两层砖。然后等第二天水上来以后,继续把水淘干。大概淘了两天的样子。这活儿就算干完了。 最后,那井匠找来了一块开了洞的大石板,红砂石板,至少也有三寸厚,叫井口石。盖在了井口上,比地面高了大概一尺的样子。然后上面换了个新的辘轱。这口井就能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