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_第111章 副本任务结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副本任务结算 (第1/2页)

    傅斯年为何会露出这样一个破绽?

    当众分利,这事难道没有隐患吗?

    有,他也清楚。

    这事有两个方向容易被人诟病。

    首先就是私自分配利益,一旦被人捅出去,容易招致弹劾。

    更要紧的是,还可能沾上谋逆的边儿。

    为此他做了准备,清楚地表明了钱不是他出的,而只是垫付。

    至于更严重的指控,他也有信心凭着赵佶的信任,渡过那些言官的弹劾。

    冒这么大风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军中铺路。

    他到北宋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改变金国灭宋的结局,而且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不能做出跨时代的改变。

    还有二十多年时间,真要是弄个工业革命,时间上倒是勉强来得及。

    但此前领导已经嘱咐过他了,要他想更稳妥的办法。

    因为这个世界不只他一个“穿越者”,他不能放开手脚,却影响了其他方面的进度。

    比如已经明确的水浒剧情部分,他要是弄得海清河晏,没了农民起义的条件,那边的事也就泡汤了。

    他的路线很明确: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尽可能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北宋本身的力量完成逆袭。

    傅斯年不是没有抱怨过,又想让马跑得快,还得拴住一条腿,这也太难了。

    徐主事这次没有一味批评他,而是轻声细语地安慰,中心意思就是要他顾全大局。

    所以此次傅斯年自己宁愿冒些风险,也要先给西军的将领们留个好印象——自己是个大方的人,也是愿意顾及底层军兵利益的人。

    西军虽然也是禁军,但长期驻守边关,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团体。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与北宋其他禁军截然不同。

    将门这个团体,其实已经蜕变成了军阀,但因为宋代的制度,朝廷对他们仍有很强的掌控力。

    但这种掌控力是基于“强干弱枝”的国策,东京的禁军战斗力直线下降,早已比不上常年戍边的西军。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若有一天,宋朝的财政出现困难,再无力供给西军,就会出现调不动他们的风险。

    这也是北宋灭亡前夕,金军南下大举南下时,西北禁军不太积极的原因。

    一方面,因为长期派不懂军事的人监军,导致西军大量精锐丧失。

    另一方面,北宋后期财政困难,西军几乎大部分依靠自给自足,朝廷对他们也就失去了约束力。

    傅斯年如此苦心孤诣,想要尽快得到西军的认可,到底还是给童贯留了些把柄,这颗雷还不知道何时爆出来。

    现在肯定不是最佳时机,因为河湟大捷让整个朝堂无比振奋。

    拓边千里,这在宋代是非常难得的功绩,加急的消息到达东京后,满朝一片赞誉。

    朝臣们更是无比振奋,纷纷祝贺赵佶,并提出了一系列后续的计划。

    他们兴奋是有原因的。

    北宋的国土在大一统王朝中,属于相对狭小的,但人口数却达到了惊人的过亿,这本身就是一项功绩。

    尤其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更是达到封建王朝的巅峰。

    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