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颇具争议的人物 (第1/2页)
后世提到袁崇焕,基本就会带上崇祯。 刚愎自用、猜忌忠臣、自毁长城、冤杀名将…… 自毁长城是真的,冤杀可真未必。 傅斯年来辽东之前,仔细研究过袁崇焕这个人。 应该说,袁崇焕之死,与他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 首先这人有点狂,跟同僚处不好关系。 经略王在晋曾经非常欣赏袁崇焕,向朝廷争取将其提拔为宁前兵备佥事。 然而就因为不认可这位上级的一些思路,袁崇焕不仅不感激其知遇之恩,甚至还经常不听指挥。 后来取得宁远、宁锦两次大捷,袁崇焕更是逐渐骄横,先后跟大将满桂、经略王之臣闹矛盾。 一个人有毛病,人人都不对付,是不是该想想自身的毛病了? 其次,袁崇焕手段急躁,杀心重。 朝廷有朝廷的法度,有罪报请刑部和大理寺审判去,你自己就杀了算怎么回事? 最早他的老师孙承宗就发现过他这毛病,还特意训斥过他。 主管宁远的时候,袁崇焕就因为发现有个校尉贪污,不经上报就给杀了,气得当时的主官孙承宗大骂。 后来他处死毛文龙,也不过是这一作风的延续。 别的不说,就毛文龙那个副总兵的级别,袁崇焕连撤他职的权力都没有,更别说杀他了! 就这种行为,哪个皇帝也容不下他呀! 最后,袁崇焕的胆子实在太大了,行事真是毫无顾忌。 就连跟后金议和的事,都敢不经请示擅自做主。 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以吊唁的名义派人与皇太极议和。 而皇太极就比袁崇焕高一个境界,对杀父仇人不但笑脸相迎,还夸了袁崇焕一番。 这之后,皇太极就高高兴兴地解除后顾之忧了。 在与大明议和这段时间里,皇太极一举拿下了朝鲜半岛。 对于后金的这一行动,袁崇焕并非不知晓,但他却没有出兵救援。等朝廷在收到李朝的求救信后,再想命令袁崇焕前往救援,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袁崇焕的这个选择,傅斯年对他的评价就降低了一档。 袁崇焕是个将才,但若是论战略眼光,他比孙承宗差不少。 就连后世都有不少人觉得,大明都这样了,李氏的死活还管他干什么…… 大错特错! 朝鲜半岛是多山地形,如果明朝能及时出兵牵制,后金是会非常难受的。 明朝当时又没重视海军,无法从海上袭击后金,李氏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正因为朝鲜半岛被后金占领,毛文龙所在的皮岛,再也不是优秀的根据地了,随时都要防备敌人从近海杀过来。 当初袁崇焕向后金议和时,并没有先行征求朝廷的同意;后来已成定局才上报,朝廷无可奈何,只是告诫他下不为例。 所以,后来朝臣们一顶“私通后金”的大帽子扣下来,也并非完全是捕风捉影,严格来说,袁崇焕真就是做了! 而且袁崇焕做事一点都不顾及影响。 历史上,宁远十三营哗变以后,毕自肃死了,袁崇焕就跟崇祯商量:干脆就别要巡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