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_第一百零三章 小册子大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 小册子大卖 (第2/2页)

 “同志,我记得还有蘑菇和香菇的对吧?”

    售货员点头道:

    “是的,不过那两本暂时缺货,过段时间你再来看看。”

    青年听后有点小失望,不过看到手里的这本:总算是买到一本了。

    “同志,那另外两本,大概什么时候能到货?”

    售货员想了想后道:

    “两个星期后应该会到一批,你再来看吧。”

    青年付了2毛钱后,兴高采烈的往家里走去。

    蓉城新华书店

    “同志,请给我拿一本,‘王师傅---土农药制作大全’。”

    售货员冷冰冰的把书递给了中年人,“五毛钱。”

    中年人爽快的给了张五毛钱,然后开口道:

    “同志,我记得还有一本是教,怎么制作肥料的对吧?”

    售货员不耐烦的又拿了本册子扔在了柜台上。

    “你这同志,下次买什么东西一下子说完,一本一本说,不是浪费我的时间吗。”

    中年人又掏出了钱,嘴上不住道歉道:

    “对不起啊,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

    王立冬编写的小册子,第一年的时候,也就卖了几百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立冬编的小册子越卖越火爆。

    主要还是王立冬写的各种技术或者配方,便宜又好用。

    老百姓都是非常现实的,发现好的东西都会一拥而上。

    几年后,王师傅的各种小册子,变成了兔国农民们必备的宝典。

    王立冬都没想到,自己随手写的几本小册子,能卖的这么好。

    他在这些年里,陆陆续续一共写了6个系列,一百多本不同内容的小册子。

    第一年的稿酬,王立冬只收到了几十块钱。

    可到了第五年,稿酬的收入已经有三十多万。

    出版社也没想到这种巴掌大的小册子,尽然成了他们的金字招牌。

    到了第十年,单单王立冬的整个系列,他们出版社就卖出了1200万本。

    王立冬的稿酬达的到了267万之巨。

    在这还没开放的年代,巨富就代表着你离被打靶不远了。

    王立冬在第五年,就把前几年所有的稿酬,一分不差的上交了鸿胪寺。

    并表示将来自己所有的稿酬,也一并上交。

    这件事在当时可是轰动了全国,王立冬也被鸿胪寺卿亲自接见,还上了民众日报。

    着实让王立冬风光了一把。

    王立冬这个举动,让鸿胪寺上下左右都很满意。

    突然多了那么多小钱钱,除了上交一部分,还有一小半都留在了鸿胪寺。

    同年,王立冬成为了鸿胪寺下辖的‘农业研究所’的所长。

    王立冬每年上缴的稿酬中的5%,划拨给了研究所,作为当年的研究经费。

    虽然这个研究所的编制,有点不伦不类。

    但王立冬却是非常高兴,终于有了块基地。

    而且鸿胪寺卿保证,在他任期间,不会对研究所指手画脚。

    1968年,王立冬所属研究所,培育成功了亩产700公斤的杂交水稻。(当时的单产为400公斤)

    1969年,王立冬所属研究所,培育成功了了亩产354公斤的超级小麦。(当时的单产为123公斤)

    1970年,王立冬所属研究所,培育成功了亩产385公斤的超级玉米。(当时的单产为205公斤)

    单凭王立冬的个人之力,让兔国的粮食产量在往后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到了1975年,red太*阳同志专门在**海,亲自接见了王立冬。

    第二天,民众日报的头版头条,就是王立冬和red太*阳同志握手的照片。

    1976年年初,red太*阳同志宣布,兔国基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粮食达到了自给。

    这比原来的历史,提早了十年左右。

    1976年,red太*阳专门提名了王立冬,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院*士。榨菜蛋花汤的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