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一日三十万 (第1/2页)
大明洪武年间的藩王,用的是分封制度。
可以说在封地之中,各大藩王有着绝对的权力。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只要朱元璋不来,可以说藩王就是自己驻地中的皇帝。
“王守仁以后就是辽王府的左长吏,戚继光和俞大猷便是辽王府的护卫都指挥。”
朱植直接安排官职道。
左长吏,是洪武年间,藩王麾下文臣最高职位了。
而王府护卫都指挥,则是武将最高职位。
“下官谢过辽王殿下!”
“属下多谢辽王殿下!”
张澜离开之后,朱植望向戚继光与俞大猷问道:“你们二人大约需要多久时间,才能培养出一支强军?”
“殿下,若想培养一支强军,三四月时间足以,但若想成为百战之师,至少需要数年时间。”
戚继光恭敬道。
“好!”朱植点头道,“尽快培养!”
没有人马在手,一切就没得结果。
如今远离京城,来到这广宁,他内心充满了不安的紧迫感。
“是!”戚继光回道。
倒是俞大猷思索了一番,问道:“辽王殿下,不知您给我们二人分配的兵力大约是几何?”
朱植想了想,才道:“现如今广宁百废待兴,许多地方还需用钱用人,你们二人先暂且组建一支三千规模的士兵吧。”
“属下领命!”
说完,戚继光便和俞大猷开始办事去了。
朱植又嘱咐了几句王守仁,便也让其离开了。
现在有这三人在,朱植完全心安理得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整个辽王府,开始忙碌的运转。
外有戚继光与俞大猷。
内有王守仁。
同时朱植还颁布了不少的利民之策。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后世“人才引进”的观念。
只要外地来的人才,进入广宁之后不仅免税,还会分发田土等地进行耕种。
广宁的常驻人口还是太低了,只有数万人,必须得引进外门的人口进来才好发展。
……
时间如流水飞逝。
一月后。
广宁城的百姓们,现在议论最多的便是辽王府的那位十五殿下。
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广宁几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且为了方便民众伸冤,十五殿下还特意把辽王府改制成了县衙之地。
但凡有任何纠纷,便可直接找到辽王府去,申请让辽王府的官员来处理。
这样做,就尽可能的避免了原本县衙出现的贪污受贿一事。
别看这只是小小的改动,但却让整个广宁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
人人都相信十五殿下辽王,可谓是民心所向,集于一身。
同时还有,为了区分各个区域,同时也为了方便百姓去买卖东西。
朱植还特意给广宁城划分了九个区域。
而在城池最中央,位于辽王府的旁边,完全被他改造成了集市。
各国来交易的行商,都是在这集市进行买卖。
只需要缴纳极少的税赋,便可享受到来自王府的护卫保护。
一时之间,整个广宁都散发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所有的百姓都是一副其乐融融的画面。m.
……
这一日。
王守仁、俞大猷一行三人例行公事,在向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