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二章 托臣给陛下带个话 (第1/3页)
嘉靖皇帝在路上前进时,不可能为了接见一个严世蕃就停下,严阁老的儿子还没这个资格让皇帝驻马。 所以一直到了大队人马中途停下休息的时候,严世蕃才在引领下,得以上前觐见皇帝。 只见此时严世蕃凄凄惨惨,堪称筚路蓝缕的出现在众人面前,嘉靖皇帝忍不住很嫌弃的皱了皱眉头。 左右其他大臣也很无语,严阁老平日里是怎么教导儿子的?如此低端的卖惨,还想拿到这里用? 这里是庙堂朝廷又不是乡间地头,殊不知皇上最讨厌失礼没规矩的吗?m. 严世蕃扑倒在皇帝面前:“臣知己身衣冠不整,有不敬之罪!只是接到圣旨后,立即马不停蹄的赶来面圣,没有时间整理。” 嘉靖皇帝念及这是严嵩的儿子,就问道:“怎会如此狼狈?” 严世蕃奏答说:“是臣眼疾身残,行动不便,一时不慎从马上掉落,不想这狼狈之像,污了陛下的龙目!” 两旁众人都很意外,这严世蕃居然没有趁机告状。 刚才秦德威和严世蕃一起被留下,然后严世蕃就变成这模样,想想就能猜出是谁干的,可严世蕃竟然能忍住不说。 本来嘉靖皇帝是漫不经心的,但听到回答后,就意味深长看了眼严世蕃。 好感度加了点,感觉严阁老这个儿子还是挺懂事的,知道识大体,不节外生枝的让他这个皇帝为难。 稍事休息后,君臣继续向纯德山前进。 再说起嘉靖皇帝这次南巡承天府,主要目的就是实地考察,最终确定父母二人到底要怎么安葬。 第一种方案,父亲献皇帝陵墓北迁到京师大峪山,与蒋太后合葬; 第二种方案,父亲献皇帝陵墓不动并扩建,母亲蒋太后梓宫南下,与父亲合葬于承天府显陵。 第三种方案,也是群臣最主张、最省事的方案。两边谁也不用动了。献皇帝继续在承天府显陵,而蒋太后在大峪山就地安葬,互相以对方衣冠合葬。 今日嘉靖皇帝到纯德山,不仅仅是谒显陵拜祭父亲献皇帝,也是实地考察的重要环节。 君臣抵达纯德山后,沿着神道来到献皇帝显陵的祾恩殿,然后行三献礼。 随后嘉靖皇帝让其它大臣、太监、武官、道士齐齐退下,独自留在祾恩殿。 这一刻的朱厚熜是孤独的,只是一个背井离乡、父母双亡、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凡人。 去年年底蒋太后去世对嘉靖皇帝来说,不仅仅是失去了至亲,也是失去了唯一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放眼宫廷内外,如今又有谁能让嘉靖皇帝完全信任? 随行的文武大臣站在殿外,默默的等待着皇帝出来,他们或许知道皇帝需要什么,但他们给不,也不敢给。 过了好一会儿,嘉靖皇帝从祾恩殿出来,向陵园外走去,其余文武大臣在后面尾随着。 嘉靖皇帝在纯德山闲庭信步,又上马环绕着转了片刻,忽然他驻足不前,对群臣问道:“尔等看来,此地山景如何?” 皇帝表面是问纯德山的山景,但肯定不只是说山景,对大臣都心知肚明,肯定是借着山景说双亲安葬问题。 但一时间没有人接话,因为回答这个问题实属吃力不讨好。 如果说京师大峪山比这里纯德山好,就是主张将显陵北迁,在大峪山多修一个皇陵,那将极为劳民伤财,尤其是当前国库已经很吃紧了。 所以谁支持这个建议,谁就无异于那种支持“称宗入庙”的奸臣,招致一片骂声。 但如果说纯德山这里不错,暗示显陵留在本地,而嘉靖皇帝却已经下决心把显陵北迁到京师,那又是押错宝,得罪皇帝自讨苦吃。 毕竟以嘉靖皇帝对亲爹的态度,谁敢保证嘉靖皇帝不想大兴土木,在京师再造一个更宏大的皇陵? 所以说无论怎么回答,都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关键就在于嘉靖皇帝态度不明,有些人也不敢冒险。 嘉靖皇帝看着沉默的大臣们,叹口气道:“设若秦德威在此,必不致于无片言进献。” 众人:“.” 陛下你是不是忘了,是你亲自把他排除在外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