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65章 开原对 (第3/3页)
听刘招孙讲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他反而觉得此人有些腐儒味道,暗自诧异,这个把总出身的武夫,怎么看不像是个读书人啊。 刘招孙想起前世看过的一部解读大明兴衰的电影,脱口而出道: “人心便是粮食,是源源不断的兵源,” 熊廷弼虽不喜欢刘招孙绕弯子,不过当他听到这两个词语,不由眼前一亮,隐隐感觉到了什么。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说下去,” 刘招孙抬向西边,望向康应乾所谓的京师,缓缓道: “如今我大明朝廷在辽东,无粮无饷,亦无兵源,这便没了人心,没人心,辽事必坏!即便后金,也会有炒花、有虎墩兔、甚至乃是朝鲜!” 熊廷弼以为刘招孙要说出什么经天纬地之言,听了这话,微微摇头,对这年轻后生笑道: “你刚才所说,言官御史皆知,都在说增加辽饷,京师已然吵成一团,粮饷,客兵,都是要钱,你有所不知吧,不止是辽镇,京官们都指望着皇上慷慨解囊呢,” 熊廷弼想了一下,觉得不打击这位真名士的报国之心,将头伸出垛口,望着下面往来的百姓,也不看刘招孙,只是道: “不过你既能想到,老夫就听你说说,需要增加多少辽饷?增派多少客兵?才可十年平辽!” 刘招孙望着熊廷弼,沉思片刻,正色道: “经略大人误会了,末将所说粮食与兵源,并非指朝廷增派辽饷和客兵,” 熊廷弼听了这话,连忙回头,愣愣的望着眼前此人,旋即手抚胡须,沉吟片刻才道: “哦,那你是要作甚?以辽人守辽土?此论,朝廷恐怕不会支持吧?” 刘招孙连忙摇头,万历虽然怠政,但也绝不会同意辽人守辽土,因为那基本就承认辽东的割据地位了。 “经略大人,这些时日,末将流落沈阳,开原,铁岭,所见甚多,就拿沈阳来说,客兵鼎盛时达到三万多人,加上辽镇兵马,十万大军聚于弹丸之地,朝廷调拨大量军饷,军士多位单身汉,花钱阔绰,几十万军饷突然流入沈阳,必然市肆骚然,物价腾贵,这便是通货·····” 刘招孙准备说通货膨胀,不过想到说出这个名词还要解释半天,便停顿下来,缓缓从腰带上取下椰瓢,喝了口水,看得旁边熊廷弼只想给刘招孙寄刀片。 “长期以往,士兵和百姓的钱就越来越少,朝廷发下来的钱总是不够,因为边地物价不断上涨,以末将在沈阳为例,本来末将岳父,杨大人准备给末将购买些耕牛食用,结果发现牛肉三天一个价格,被迫换成了羊肉······” 刘招孙没有说完,熊廷弼已经明白他要说什么了,神色严肃道:“所以,辽饷也好,其他九边兵饷也好,最后大头都落在了总兵和商人手中,军士越来越穷,百姓也”越来越穷·····” 客兵麋集于几座小城,银子都让那些奸商和总兵赚去了,朝廷还得不断砸钱,花了钱就怕师老饷匮,钱花光了,士兵战斗力没了,于是朝廷大佬们催促尽快作战,于是就是一波波送。 这种挑水填井的策略,当然不能平辽,最后只会养肥一群军头和奸商。 “那你说说,你的粮食和兵源是什么?” 刘招孙沉默片刻,终于亮出了他的底牌。 “回大人,末将的人心便是以华变夷,” “末将的粮食和兵源便是抑制兼并,重商重农,” 熊廷弼茫然望向刘招孙,半晌才道: “以华变夷?” “所以你许诺城中各族贸易,而不去斩杀那些女真、蒙古人?” 刘招孙没想到熊廷弼早知此事,微微点头。 “当然,这只是一面,刘招孙将坚守开原,立于女真之中,以圣人之言,教化蛮人,假以时日,必将实现以华变夷,” 刚才听刘招孙说辽饷之弊,熊廷弼还觉得有些道理,什么教化蛮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哦,教建奴读《论语》《尚书》?” 刘招孙尴尬一笑,解释说道: “不止这些,教化也不只限于诵读四书五经,须以利益诱导,再辅之以武力,” 注: (1)“每应手而抽一弓,弓辄断,取一箭,箭辄半截,验一刀棍,而刀不能割鸡,棍不能击犬。坚甲、利刃、长枪、火器丧失俱尽,今军士所持弓皆断背断弦,箭皆无翎无镞,刀皆缺钝,枪皆顽頽,甚有全无一物,而借他人以应点者,又皆空头赤体,无一盔甲遮蔽。”——《熊廷弼集·辽左大势久去疏》梦吴越的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