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五章 登陆辽东 (第1/2页)
武安二年七月,李定国在安南势如破竹的同时,夏军也开始谋划新一轮的对清作战。 从前线撤回来的第三镇已经完成了换装,屯兵于江宁的城北大营,等待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此时,夏军的兵锋还被挡在山海关外,山海关不愧为天下第一关,即便有大量攻城器械的辅助,夏军仍然迟迟无法攻克该关隘。 镇守山海关的清军将领是镇海将军,固山额真石廷柱,此人自投降清廷以后,一直跟随清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而且他本家就是满人,后面迁居辽东才改了汉姓,凭借着这层身份更加深得朝廷信任。 经历了吴三桂背叛等一系列事情,退出关外后,清廷上下敌视汉人的风气愈发浓烈,军中要职皆由满人掌握,朝中的汉臣处境也越发堪忧,经常会被同朝为官的满人排斥鄙夷,在政务上展开攻击。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清廷国内的种族歧视的风气要比入关前的崇德年还要严重。 连汉臣的地位都开始动摇,更不要说是底层的汉人百姓了,他们屡遭欺压,几乎每天都有汉人逃亡,但他们很快就会被抓回来,以严刑惩处。 在这种情况下,汉人中对于南朝的思念也就越来越浓重了。 苏言虽然不清楚这一切,但他肯定不会放任北边的汉人同胞继续饱受欺压,既然前线兵马迟迟无法攻克山海关,那么就干脆绕过关隘,在清廷的后方登陆。 清廷在丢失了关内各省后,其靠缴获组建而成的水师也随之崩盘,在那辽阔的渤海上,夏军的战舰能够肆无忌惮,打无敌手,在这种依仗之下,苏言才敢提出登陆的作战计划。 在总都督府与水军都督府一同进行的作战会议上,苏言提出了他的计划,此次登陆作战将由第三镇执行,他们需要在山东登州府登船,随后在第二舰队(即在山东招募的战舰组成的新舰队)的掩护下横穿渤海,在辽东的金山卫登陆。 金州卫,即后世的大连,这里海岸线蜿蜒曲折,有着多处天然港湾,不过或许是因为与山东隔海相望,又或者是较为偏僻,清廷并未重视对这里的建设。 攻取金州卫,夏军能够在辽东半岛取得一个立足点,并利用此地的天然港湾建造港口,让水军能够源源不断的从山东运送大量的军械补给和兵源。 参加会议的众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他们在听完了苏言的计划后,都明白登陆金州的好处,纷纷表示赞同。 众人都没有异议,这个作战计划便就此成立,不过苏言提出的计划只是粗略的大纲,真正执行下去的内容和细节就需要靠总都督府与水军都督府联合商议了。 …… 两个部门的联合商议的效率并不慢,几天后,苏定远就向苏言汇报了他们商议出来的结果。 此次渡海登陆将投入第三镇一万一千余人,第三镇是由青龙右旅与玄武左旅组成,两个旅都全员换装了二式步枪,没有直属骑兵,附属了各式火炮上百门,这些火炮除了系统炮兵外,基本都是从秦军和周军手中缴获而来的。 毫不夸张的说,第三镇的火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比拟。 除了那些火炮以外,苏言还准备将四队帕克尔机枪从苏辞手中调来,并入第三镇,他之前将帕克尔机枪交给张煌言,让他携带着北伐就是想要测验一下机枪的威力。 可谁能想到,张煌言率领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吴三桂完全没有和他交手的打算,随后也都是一路攻坚,那帕克尔机枪也因此没有了用武之地。 与其继续留在苏辞麾下吃灰,倒不如调给第三镇,让第三镇带去辽东试验一下这种新式武器。 言归正传,第三镇渡海登陆之时,由五艘五级舰、五 艘四级舰和三艘臼炮艇组成的第二舰队将全程负责护卫,他们在护卫大军登陆以后也不会马上回港,而是在辽东沿海游弋,对辽东沿岸的清军城池展开炮击,向辽东汉民强势宣告夏军到来。 此次作战的指挥官人选上,水军是毋庸置疑的第二舰队提督刘成栋,他是第二舰队的十三艘战舰内由系统自动选择出来的能力最高的人,考虑到国朝还是缺乏优秀的海军指挥官,苏言便没有更改第二舰队提督。 水军指挥官没有争议,陆军方面,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苏言也只能让休息没几个月的苏定远再次上阵,让他来统筹全局,不过苏言也有培养新人的打算,他命控鹤左右卫的赵良栋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