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穿越以后不得不卖身还债这件事_聚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聚谈 (第2/2页)

之遥,可就是这一重境界不知困住了多少人,说是天上地下云泥之别也不为过。

    “当务之急,”顾文烜道,”还是尽量找出尸魃,若任由它们扩散开,还不知要死多少人,更别说万一传出瘟疫,只凭我们几个根本救不过来。”

    “我们来凡间又不是为了救人。”沈秋义无所谓道:“再说了凡人而已,就算不救早晚也活不了多久。”

    季应龙皱眉,邱文极摇头,沈秋练也有些无奈,陆子凌倒没什么反应。顾文烜道:“话不能这么说,好歹是条人命。”

    沈秋义不理他,道:“不说旱魃一出赤地千里么,尸魃也差不多吧?我在幽州扬州这些日子只看见雨水多得成灾,你们那儿那里有旱灾?”

    此话一出,众人面色都有些古怪。

    邱文极道:“青州往年虽然也有雨,但这么频繁还是第一次见。”

    季应龙也表示并州雨水频繁得古怪,其余人纷纷附和,最终一番比较下来,倒是豫州、中州、青州三地最是正常,可也远远不到大旱的地步。这结论一出来,一时间没人再吭声,具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可能性。

    顾文烜干笑几声道:“说得这尸魃放出来并非是要害人,反倒像是要救人似的。”

    季应龙思忖着道:“为了救人而杀人,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荒唐的事儿。”

    “荒谬至极!”邱文极皱眉。

    沈秋练迟疑道:“但雨水如此频繁怪异也是事实,若我们清了尸魃后反倒引出洪灾……”

    沈秋义却道:“那关我们什么事?还是师姐你想说,比起被淹死,让他们被尸魃感染瘟疫,成为魔种的养料更好?”

    “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沈秋练无奈道。

    沈秋义这小孩脾气一上来,就连她这个自小看着他长大的亲姐姐也没辙,好在他还顾及着有旁人在,冷哼一声便不说话了。

    但对于自小在修真界长大,对凡界并没有几分感情的众人来说,沈秋义这话并非全无触动。他们下山只为除魔,从未有人想过除魔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好的。这让他们都有些茫然。

    陆子凌一直未曾表态,这时敲敲桌子,让几人看向自己,道:“与其考虑这些,我倒更好奇往年各州是什么情况,难道就没有半点预兆么?”

    “预兆么……”顾文烜想了想,道:“这几年来凡间战乱频发,怨气浓重难以净化,加之各山脉中灵气枯竭,极易滋生邪灵,水灾也是那时候才陆续有些,但并不严重。不知这算不算预兆?”

    “没有线索指明战乱与灵气枯竭与魔修有关,”季应龙冷漠道:“在未有确凿证据前,不能轻易下定论。”

    顾文烜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哦?那不知聪明绝顶天下无二的季师弟有何高见?”

    季应龙笑眯眯地道:“不敢当,你师兄我这无非是点小聪明,哪里比得上顾师弟你见多识广,学富五车。”

    话里客客气气,那架势分明却像是要撸起袖子出去打一架。

    沈秋练沉思中忽而自语道:“之所以出现洪灾,莫非和怨气有关?”

    此话一出,几人都将目光落在她身上。顾文烜微微蹙眉。季应龙道:“你方才说和怨有关,是什么意思?”

    沈秋练苦笑道:“只是方才听顾师兄说到怨气,便想到些凡间传说罢了,做不得数。”

    “传说也并非全无道理,”说这话的是陆子凌,“师姐不妨说来听听。”

    沈秋练便把自己在茶棚说书先生那听来的故事说了,除了顾文烜沈秋义两人,其余人都未曾听过,觉得有趣。

    “世上真的有神女吗?”陆子凌认真问道。

    顾文烜倒是不曾发觉这位凌霄天才还有这么天真的一面,有些好笑道:“都是编出来骗小孩儿的,哪有那么多神仙?”

    陆子凌道:“我有位朋友说,凡是未曾亲眼见过,便不能说是假的。”

    顾文烜道:“我读过的书不说百间屋也有十车重,如果真有所谓的神女,书里不可能没有记载。你那位朋友有没有说过,有些事就算亲眼见了,也不一定是真的?”

    季应龙没好气地道:“别听他说大话。我倒觉得你那位朋友说得很有道理,再者文字书本未曾出现之前的事儿要如何记载?口口相传虽有夸大之处,但不可能凭空捏造,必然有所依据。”

    “若真的和怨气有关,”邱文极道:“那尸魃将瘟疫传播开,魔种以怨为食,洪灾只重不轻。如此伤天害理,当诛。”

    绕来绕去猜来猜去,终于被这句话拨回了起点。

    沈秋练叹气道:“邱师弟说得对。是我太优柔寡断了。”

    季应龙摇头:“沈师妹心怀慈悲,是大善。”

    顾文烜这次倒没有和他唱反调,沉吟稍许,道:“如邱师弟所说,尸魃当诛。中州乃是九州中魔气最重之地,而这其中,天钥的浊气又最重,极有可能窝藏尸魃。巧的是我在天钥刚好有位当官的朋友,能帮咱们遮掩身份,好在宫中调查。各位务必小心行事,若危及性命,即便暴露身份,也要以保全自身为主。”又叮嘱道:“姜祀乃人间天子,国运护身因果繁重,若非必要,不要与他有交集。切记、切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