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烟云_第二十一章 湘阴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湘阴故事 (第2/3页)

次回乡,就是要多召集湘乡子弟,再组一个营。”

    谭振庭的弟弟谭光庭,今年十八岁,听到兄长战死,表哥回来招兵,当即报名参军,谢夫人搂着自己唯一留下的这个儿子,不住地垂泪:“光庭啊,你此去只要忠心报国,勿以家中为念。”

    于是谭光庭便是林珑招到的第一个人。

    林珑在湘阴竖起了招兵的牌子,其实招兵倒是不难,毕竟山民贫困,而湘军饷银丰厚,一名正勇每个月能有四两二钱银子,小口粮钱还不包括在内,不要说穷苦的山民,即使朝廷的绿营,薪饷也无法与湘军相比,最高等的马兵,也不过月饷二两,步军的战兵,每个月领一两五钱,守兵就更低了,只有一两,湘军步军普通的正勇,比绿营饷银最丰厚的马兵还高出一倍,所以吸纳兵源是不愁的,即使是要上战场冒生命危险,毕竟有这么多钱拿,可以补贴家里,而且自己当兵去,总比在家中食不果腹要好许多。

    林珑还算是比较有底线,不会借招兵的机会勒索,他是听说过有一位营官,在平江招兵,不但不提供伙食,而且先要报名的人每个人出钱三百文,才登记在册,算是正式的兵勇,那个人招了几百个人,不必立下战功,先便有几十两银子赚,可见加入湘军对于贫苦山民来讲,是多么有吸引力的一件事,居然是一条相当好的出路。

    因此林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招募了四百多人,与原本的那一哨合起来,达到了满营建制五百人,转过年来,咸丰九年一月里,林珑带着新募集到的湘勇,便一路赶回南昌,这个时候林珑正式成为了营官,曾国藩拨给他经费。

    湘军每一营都有一个代号,一般都是用统兵官的名字,比如谭振庭的那营,便叫做“振字营”,如今林珑是营官,便也要取个名字,新任的帮办文书曹云澄送了林珑一个表字,“玉声”,于是他这一营便叫做“玉字营”,毕竟叫“珑字营”不是很好听,一个不留神,容易顺口说成是“聋子营”。

    林珑如今也有一个文书班子,拨给的办公经费每个月原则上一百五十两,因此除了曹云澄,还有几个文人书生,都在他这里帮办军务,林珑这一个营的架子,总算是搭了起来,今后就是要慢慢磨合。

    由于“玉字营”基本上乃是新军,暂时不能带去打仗,首先要进行严格的训练,林珑每天操练士兵,营盘之中常常听到演练武艺的呼喝之声。

    看着这满营的士兵,林珑有些欣慰地对黄品贤说:“虽然三河那一回,我军损失数千人,可是现在马上又恢复了过来,起码人数上是够了的,看看他们训练的,多么卖力。”

    黄品贤看着那些用刀枪戳刺稻草人的新兵,暗道确实是很有劲头,不要说山民,连那班读书人都是如此,当初编纂太平军情报集的湘军采编所,那一班总纂分纂每个月统共只领四十两银子,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不过是和军中的兵勇饷银差不多的薪俸,然而一个个却是如此竭诚尽力,那些人也是很有信念的了,灭亡太平天国的信念。

    另外到现在为止,也并没有温采元的消息。

    士兵要操练武艺,从什长到哨官的逐级军官,则要进行军事条令与战术规则方面的培训,比如怎样行军,怎样扎营,黄品贤在旁边听着,其实和太平军有许多相似之处,太平军扎营的时候,也是非常注重警戒,彻夜有人敲锣巡哨,行军的时候当然不准掉队,另外道路也要查看明白,从某处到某处,大概多少距离,途中还有人站在岔路口,手里拿着旗子指引,“此是正路,此是岔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